返回首页 回到顶部

进博会展品,在这里变“商品”

2021-11-08 15:00:32

1

2

3

4

5

6

11月4日,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如期拉开帷幕。今年共有58个国家和3个国际组织参加国家展,来自127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000家参展商亮相企业展,国别、企业数均超过上届。

对于大多数消费者来说,为期6天的进博会似乎参与感不强。但事实上,在上海市青浦区诸光路,与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仅一街之隔,有一座大型商场——绿地全球商品贸易港(下称“贸易港”)。在这里,消费者可以买到往届乃至本届进博会的“展品”。

走进贸易港,乍看之下似乎与普通大型商场区别不大,但商铺装修独具特色,一家商铺就是一个国家的“进口馆”,凸显着这个国家最鲜为人知的元素。据悉,该贸易港于2018年11月开业,集展览展示、促进贸易、引导消费、引资孵化等功能于一体,是由绿地集团打造的进博会“6天+365天”常年交易服务平台。与其说,贸易港是一家销售进口商品的商场,不如说其更像是全年举办的进博会。

会讲汉语的各国“店主”

贸易港的各个商铺内,常常由当地生意人“坐镇”。他们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为了更便捷地在中国做生意,很多人学习了汉语。记者在贸易港一楼入口处的斯里兰卡体验中心遇到了“店主”,他用一口流利的汉语向大家介绍斯里兰卡的手工艺品。

同样,在巴基斯坦进口馆,店内多处摆放着中国和巴基斯坦两国的国旗,象征着两国的友谊。“店主”虽身着当地特色服装,但也可以用汉语和消费者作简单的沟通交流。谈到当地特产岩灯、地毯,这位巴基斯坦人热情又自豪。

从店铺陈设看,土耳其进口馆的经营已经很成熟,主攻提高生活质量的家居用品——精美的羊毛地毯、像宝石一样的璀璨的灯具、五颜六色的碗碟、手工绣的工艺品……价格适中的商品,每一样都让顾客爱不释手。

据悉,第四届进博会开幕前20天,贸易港又迎来了17个国家馆加入。此次全新开业的阿富汗、保加利亚、柬埔寨、克罗地亚、古巴、多米尼加共和国、刚果(金)、爱沙尼亚、希腊、匈牙利、爱尔兰、马耳他、尼泊尔、巴基斯坦、秘鲁、乌拉圭、乌兹别克斯坦等17个国家馆的商品地域特色浓厚,此前在中国市场上不多见。无论是刚果(金)的手工木制收纳盒,还是尼泊尔的铜质手工颂钵,都让人眼前一亮。

至此,贸易港已有来自76个国家和地区的180家客商入驻。在相关国家驻华机构、商协会的支持和授权下,目前贸易港内国家馆已达到63个。

值得一提的是,尼泊尔进口馆内展有百余款尼泊尔商品,其中手工编织袋、羊毛围巾、喜马拉雅铜质手工颂钵等都是刚刚进入中国市场的新品,这些商品由当地妇女手工制作而成。

在尼泊尔,品牌方通过尼泊尔妇女技能发展组织让尼泊尔妇女获得缝纫和编织技能培训的机会,通过制作手袋、玩具、鞋类和家居饰品等手织和手工产品,改善她们的生计。

尼泊尔客商Shankar koirala表示,期待尼泊尔国家馆在贸易港的正式亮相,既能帮助尼泊尔展示国家文化、打开商品销路,也能为当地的妇女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扩大进博会“溢出效应”

在本届进博会来临前,贸易港各国家馆已提前将参展商准备参展的新品摆上展架,总数超800款。如希腊国家馆推出的有机芝麻能量棒、秘鲁国家馆主打的羊驼毛围巾、古巴国家馆推出的朗姆酒、蒙古国家馆引进的伏特加、瑞士国家馆主推的瑞士盐。

同时,贸易港还将推出墨西哥进博商品周、瑞士国家日、希腊进口馆开馆仪式暨中希文化交流艺术双周展等多国主题活动,并依托贸易港平台同步开展商贸交流、供需对接、采购订货等活动,让海外客商通过国内市场动态、消费需求反馈,及时调整参展进博会商品品类,把更多名优新品带入国内市场。

扩大进博会“溢出效应”,是进博会交易平台的使命之一。今年“十一”黄金周期间,国内首个进博主题消费业态“进博集市”表现出了良好的消费势头,位于南京东路的进博集市日均销售额超过15万元,日均客流超过1万人次。

另据记者了解,虹桥国际机场的进博集市也在加快推进落地。届时,虹桥国际机场进博集市将通过设置国家馆和进博商品集合馆等功能区域,引入食品酒饮、美妆个护、工艺品等20余个国家的1500余款优质进口商品,打通进博商品在虹桥国际枢纽的集散链路,与国内外消费者共享进博红利。

在上海,除了绿地贸易港可以买到进博会上展出过的产品,虹桥品汇同样也是一个进博会展示交易平台。据悉,“十四五”期间,虹桥品汇将聚焦咖啡、酒类、保健、奢侈品、艺术品、家居、康养、医美等,打造1个集中度显示度最高的常年保税展示交易平台,建成10个百亿级的进口商品集散中心,建设100家虹桥品汇分中心。

(本文图片均由记者吴斯洁拍摄)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