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观察丨年轻人抢着去博物馆“干饭”
欣赏完四川博物院珍藏的青铜重器,转身步入院内的食堂,点几份3元至12元不等的小碗菜——“艺术气息”与“烟火气”在视觉与味蕾间交融。
发布于:2025-11-22
古老银杏 意润古今
今年8月,中国邮政发行了《古树名木》特种邮票。其中,一棵来自山东日照莒县的古银杏树格外引人注目。它以苍劲古朴的姿态,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亮相中国邮政特种邮票的日照元素,也是山东省唯一入选该系列邮票的古树。
发布于:2025-11-21
把好电影送到乡亲身边
“十四五”时期,电影公共服务从基础覆盖向高质量、精准化、多元化、智能化发展,实现了全面提质增效。
发布于:2025-11-21
从国内“小众”到海内外“走红”
近日,以“大时代、大视野、大文学——文明新形态中的网络文学”为主题的2025中国网络文学论坛在福建泉州举办。
发布于:2025-11-20
铁道兵纪念馆里的抗美援朝记忆
今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5周年。75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历经两年零9个月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
发布于:2025-11-20
打造“不打烊”的博物馆
数字文博,已经改变了全国各地博物馆与观众之间的互动关系。不管博物馆是否开门,观众都可以随时获得沉浸式体验,欣赏高清文物,跟文物“聊天”,虚拟参与到考古挖掘、文物修复等诸多流程中。
发布于:2025-11-19
到云南,畅享户外运动之乐
近日,2025中国户外运动产业大会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举办,与会嘉宾共同探讨户外运动与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据悉,中国户外运动产业大会已连续3年在云南举办。
发布于:2025-11-19
一部典籍 守护接力
11月15日,“千秋文脉万古流——文澜阁《四库全书》整理出版工程特展”在国家典籍博物馆开幕。
发布于:2025-11-19
《双蝶扇》美在何处
11月15日晚,第38届中国电影金鸡奖获奖名单揭晓,其中,闽剧电影《双蝶扇》因摘得最佳戏曲片大奖而受到广泛关注。
发布于:2025-11-19
“文创热”激发消费新活力
近年来,“文创热”走红消费市场,不仅为传统文化赋予了新的内涵,更成为激发消费潜能的新动能。
发布于:2025-11-18
解开广东外贸长盛不衰的密码
“互利天下:广东外贸一千年”专题展日前在广东省博物馆开展,荟萃了广东省博物馆及全国多家文博机构珍藏的逾200件(套)文物。
发布于:2025-11-18
传统纹样,在生活中绽放
纹样是古老的,也是年轻的。植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顺应信息技术发展潮流,传统纹样正在日渐融入现代生活:国潮品牌服饰箱包、咖啡拉花、文创产品,都可以成为纹样的载体。
发布于:2025-11-18
一件汉代织锦,如何“变”成一部人气舞剧?
2025年和田十月文化月——“昆仑之韵 情润和田”主题文艺会演前不久在新疆和田影剧院启幕,舞剧《五星出东方》又一次赢得热烈掌声。
发布于:2025-11-18
串联简牍文化发展史
“简读中国——中国出土简牍展”日前在湖北省博物馆开展。曾侯乙墓竹简、荆州战国楚简、睡虎地秦简、里耶秦简、敦煌汉简、走马楼三国吴简、武威晋简……来自多家文博单位的230件(套)简牍文物齐聚一堂,串联起中国简牍文化发展史。
发布于:2025-11-18
“文火慢炖” 融汇老味道与新活力
近年来,扬州“护其貌、美其颜、扬其韵、铸其魂”,持续推动古城保护与复兴,古与今于此交相辉映。
发布于:2025-11-17
让文化遗产“活”在社区里
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在保护和发展的过程中似乎存在着一对“矛盾”:孤立式保护会导致文化遗产与社会发展割裂,单一开发可能破坏文化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发布于:2025-11-17
文学的种子在“县”场生根发芽
日前,中国作协“著名作家抵达文学‘县’场”活动走进昆山。
发布于:2025-11-17
第38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揭晓 《好东西》获得最佳故事片奖
15日晚,第38届中国电影金鸡奖颁奖典礼暨2025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闭幕式在厦门海峡大剧院举行,《好东西》获得最佳故事片奖,易烊千玺凭借在影片《小小的我》中饰演刘春和获得最佳男主角奖,宋佳凭借在影片《好东西》中饰演王铁梅获得最佳女主角奖。
发布于:2025-11-16
文物修缮,研究工作贯穿始终
从太原出发,一路向北,山西忻州五台县的佛光寺和南禅寺是游人必访之地。南禅寺大殿为我国现存最早的唐代木构建筑,比佛光寺还要早75年。
发布于:2025-11-15
下一站,开启风物旅行
一道特色美食、一场节庆活动、一项非遗技艺、一种文化习俗、一种生活方式……如今,各地风物日益吸引着广大游客特别是年轻游客的目光,风物旅行正为地方文旅发展注入新活力。
发布于:2025-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