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回到顶部

古老中国丝绸扮靓现代生活

越来越多访客来到苏州丝绸博物馆参观学习。这是中国南方两家以“丝绸”命名的国有专题博物馆之一,另一家是位于杭州的中国丝绸博物馆。

发布于:2025-05-28

中国博物馆,把更多文物展“请进来”

日前,由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北京市文物局、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主办的第三届策展人论坛在北京城市图书馆举办。

发布于:2025-05-28

老战士日记入藏国博

5月26日,“新四军老战士沈如峰战地日记等实物资料入藏中国国家博物馆仪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白玉厅举行,新四军老战士沈如峰的战地日记、与家人的往来书信等相关实物资料共21件入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发布于:2025-05-28

中国龙再添新形象、千年王冠重现……7项科技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发布

今天(5月27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在北京发布7项“科技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重大成果”,其中3项成果聚焦重要文物的保护修复。

发布于:2025-05-27

首博特展解读殷商文明密码

近日在北京大运河博物馆(首都博物馆东馆)开幕的“看·见殷商”展备受关注。

发布于:2025-05-27

玉架山考古博物馆开馆

5月18日,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临平区的玉架山考古博物馆正式开馆。

发布于:2025-05-27

“文物医生”大比拼

5月26日,2025年北京市文物行业职业技能竞赛暨全国文物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北京市选拔赛在密云区举办。

发布于:2025-05-27

旅游业再添“新面孔”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近日发布公示,拟新增跨境电商运营管理师、无人机群飞行规划员、咖啡加工工等17个新职业,景区营销推广师、智慧景区管理师、旅拍定制师等42个新工种。其中不少与旅游业相关。

发布于:2025-05-26

让参观者“穿越亿年时空”

花鸟源头,化石王国。辽宁省朝阳市,因其化石资源时代跨度最长、数量最多、种类最全、层位最丰、科研价值最高、未知领域最广而闻名于世。

发布于:2025-05-26

漂泊海外七十九载 战国帛书归故里

5月18日凌晨3时55分,从美国起飞的CA818航班抵达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存放在文物包装箱中的战国帛书子弹库帛书的第二卷《五行令》、第三卷《攻守占》随机抵达,这也昭示着它们结束79载漂泊回到了祖国怀抱。

发布于:2025-05-26

老字号“不老”,守匠心也要谋创新

如今,越来越多老字号不仅是历史记忆的承载者、时代变迁的见证者,也是品牌焕新的引领者,它们以“不老”的创新姿态,诠释着中华文化的活力。

发布于:2025-05-26

中国文化“新三样”出海踏浪

近年来,以中国网络文学、网络影视剧、网络游戏为代表的文化“新三样”迅速崛起。

发布于:2025-05-26

文化瑰宝,迎来系统性保护

今年全国两会,“推进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写入《政府工作报告》。3月1日起新修订的文物保护法施行,也着眼全面加强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

发布于:2025-05-26

云南楚雄彝绣:“绣”出美好新生活

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牟定县彝和园产业园区彝针彝绣文化馆内,一件件彝绣作品在这里产生。只见额头前的银饰轻晃,飞针走线间,一朵渐变色的金黄马缨花,逐渐出现在金瑞瑞面前的衣角上……

发布于:2025-05-25

国产动画“出海”升级

近年来,国产动画不断迈向国际舞台,自2015年《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在三维建模技术方面实现突破后,《大鱼海棠》《白蛇:缘起》《哪吒之魔童闹海》等动画电影相继走向海外,票房与口碑均表现亮眼。

发布于:2025-05-23

文博场馆成城市旅游新地标

近年来,“网红”博物馆、“网红”文物频频涌现,文博场馆地标效应凸显,成为城市旅游的新名片,越来越多的人“为一座博物馆奔赴一座城”。

发布于:2025-05-23

来国博 赏奇石

由中国观赏石协会、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主办的“石韵天成——中国观赏石艺术展”近日亮相中国国家博物馆。

发布于:2025-05-22

“国丝汉服月”展现服饰之美

近日,2025“国丝汉服月”系列活动在中国丝绸博物馆开幕。本届“国丝汉服月”以“天工霓裳”为主题,旨在展现汉服文化的深厚底蕴与非遗技艺的独特魅力。

发布于:2025-05-22

李亚明《考工记名物图解(增订本)》出版

近日,李亚明著《考工记名物图解(增订本)》,由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出版发行。

发布于:2025-05-21

“乡味”旅游为何亮眼?

近年来,传统景区之外,越来越多游客选择到广袤乡野间体验“乡味”。

发布于:2025-05-21

共 2051 条 共 103 页 首页 1 2 3 4 5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