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日迎来火星北半球夏至
5月29日,太阳在“地球邻居”火星上的直射点将到达最北端,这一天,火星北半球将迎来夏至。夏至为啥在火星上也有?火星北半球的夏季长啥样?与地球有什么不同?天文科普专家为您揭秘。
发布于:2025-05-28
我国科研人员在骨关节炎治疗领域取得新突破
近日,我国科研人员研究开发了一种新型流线型氧化锌嵌合可注射水凝胶,该流线型水凝胶具有独特的流体力学特性,在提升材料可注射性的同时,还通过优化水凝胶的力学性能实现了稳定的支撑功能,为骨关节炎治疗及软骨再生开辟了新路径。
发布于:2025-05-28
人类正认识一个“全新”的月球!
一轮明月,自古以来寄托了无数人的向往与好奇。2024年6月,嫦娥六号任务成功带回1935.3克月球样品,实现了人类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的创举,为更好认识月球提供了重要机遇。近一年来,我国科学家从嫦娥六号月球样品中获得一系列重要发现,逐步揭开月球背面的神秘面纱,为人类探索宇宙作出更多“中国贡献”。人类正认识一个“全新”的月球。
发布于:2025-05-28
数据资源“大摸底”
2024年,全国数据生产总量41.06泽字节(ZB),相当于拍摄1300多万部《哪吒2》这样的高复杂度3D动画电影——近日,《全国数据资源调查报告(2024年)》(以下简称《报告》)对外发布,亮出全国数据资源“家底”。
发布于:2025-05-28
减重药有了“中国造”!研究论文登上顶刊
国际顶级医学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日前在线发表了由我国科研团队主导的肥胖治疗新药——玛仕度肽Ⅲ期临床研究成果。这意味着,中国在内分泌代谢领域的这一创新成果得到国际认可。
发布于:2025-05-28
天都一号成功进入地月往返3:1共振轨道
经过约一周的持续测试,天都一号地月通导技术试验星在近地点成功实施关键变轨操作,顺利完成向地月往返3:1共振轨道的精准转换。此次轨道机动标志着天都一号成为首个进入地月往返3:1共振轨道的探测器,其飞行数据将为复杂引力环境下航天器的轨道维持与控制、自主导航等技术攻关提供重要支撑。
发布于:2025-05-28
铁路物流加快降本提质增效
近日,4.5万吨铝土矿首次通过“龙烟—大莱龙—海清—胶济—博小”线抵达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东风港站,标志着国铁济南局与山东魏桥创业集团有限公司、山东港口烟台港搭建的“烟台西港区至滨州”铝土矿铁海联运物流大通道正式开通,以“铁路+港口”全链条服务模式有效串联起内陆工厂、临港企业、港口铁路等各环节,为山东深化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注入新动能。
发布于:2025-05-27
飞行汽车正“飞”入我们的生活
今年以来,飞行汽车备受关注,得益于航空工业、新能源汽车、5G、人工智能等产业蓬勃发展,国产飞行汽车已积累起产业基础,在技术创新、装备水平等方面有竞争优势。
发布于:2025-05-27
科学家首次测量液态碳微观结构
由德国罗斯托克大学和亥姆霍兹-德累斯顿-罗森多夫中心(HZDR)领衔的国际科研团队,在近日出版的《自然》杂志中刊发了一项重大突破:他们利用欧洲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XFEL)上的高性能激光器DIPOLE100-X,首次成功测量出液态碳的微观结构。
发布于:2025-05-27
打造星地通信“高速路” 我国成功开展新型技术实验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团队与合作者日前成功开展了新型星地通信地面技术实验,实现了X频段单通道每秒2100兆比特的通信码速率,将星地微波通信码速率提升了75%。
发布于:2025-05-27
“中国恐龙大展”揭秘中国恐龙生存演化故事
“龙吟九州·中国恐龙大展”26日在沪开幕。展览汇聚来自全国12家科研院所和科普场馆的118件代表性恐龙标本和重要模型,讲述中国恐龙生存演化故事,也展现中国恐龙研究者追求真理、勇攀高峰的科学精神。
发布于:2025-05-27
新型牙线可通过唾液监测压力水平
美国塔夫茨大学一个研究团队开发出一种创新型传感装置,通过特殊设计的牙线,可实时、精准测量唾液中的压力激素皮质醇水平。相关论文近日发表在《美国化学学会·应用材料与界面》杂志上。
发布于:2025-05-26
牙齿为何会敏感?原来是远古鱼“遗传”
坚硬的牙釉质内部那些敏感的部位,在演化之初竟然是帮助远古鱼类在危机四伏的海洋中存活下来的关键利器。
发布于:2025-05-26
木星“童年”时体型为现在两倍
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科学家开展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太阳系中的“巨无霸”——木星形成于太阳系第一批固体出现后的380万年,其婴儿时期竟比现在“魁梧”一倍,且当时的磁场强度是现在的50倍。
发布于:2025-05-26
高中学位扩容坚持新建与挖潜并重,既增数量,也优供给,有助于平衡供需、缓解升学压力。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韩金林研究员带领团队,利用“中国天眼”FAST发现了一个罕见的毫秒脉冲星——它与伴星以3.6小时的周期相互绕转,且有1/6的时间被伴星遮挡(即掩食,犹如日食或月食)。
发布于:2025-05-26
机器人赛道,北京咋领跑?
2024年,北京市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近3500亿元,相关企业超过2400家,占全国近一半。
发布于:2025-05-26
研究发现日光可增强人体免疫力
新西兰一项最新研究发现,人体免疫功能在白天更为活跃和高效,这得益于一种免疫细胞对光线作出反应的生物钟机制。
发布于:2025-05-26
在互动体验中感受智能科技的魅力
仿金枪鱼机器人在水中灵活游动,快速巡航;只要观察一下你的微小动作,“智能读心”机器人就能看懂你的心情和感受;给出一张救护车图片、一段森林救火的视频和一段警笛音频,“紫东太初”大模型就能准确识别并讲述一段完整的救援故事……
发布于:2025-05-26
第41次南极考察|通讯:向着暗夜与深海的科研坚守
给机工王彩军开完药,李医生稍微松了口气。作为极地科考破冰船“雪龙2”号的船医,他负责为全体考察队员提供医疗保障。平时不算太忙,但近期在南极罗斯海考察期间,找他看病的人陡然增多。
发布于:2025-05-24
彩虹-YH1000无人物流机首飞成功
彩虹-YH1000无人物流机首飞成功。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十一院专家介绍,彩虹-YH1000无人物流机是该院最新研制的一款多用途无人机平台,属于中空无人物流机,采用了经典物流机布局、双发设计,具有超短距起降、恶劣起降环境适应能力的优点,可在二级公路、硬质土路和草地起降,配备浮筒套件可水面起降,配备雪橇套件可雪地起降,拓展无人物流机的应用场景。
发布于:2025-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