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送爽,硕果盈枝。记者漫步在山阳县城区的街头巷尾,徜徉在绿水青山之间,一迈步,一回眸,干净整洁的街道、秩序井然的车流、环境幽雅的小区、丰富多彩的活动,遍布街头的“红马甲”……种种文明新气象让人眼前一亮。现在的山阳,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路更畅,文明抬眼可见,幸福触手可及。
法官镇法官庙村村规民约
文明是一座城市发展的价值取向,更是永无止境的幸福接力。近年来,山阳县坚持人民至上,对标民之所愿、顺应民之所盼,以建设信仰坚定、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谐宜居、人民满意的城市为目标,积极推进省级文明县城巩固提升工作,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让文明的种子厚植干部群众心田。山阳县先后荣获全国卫生县城、国家“2023深呼吸生态旅游魅力名县”、全国“美丽中国·深呼吸小城”等60多项荣誉称号。
提升城市品质 夯实文明之本
清晨的滨河长廊,凉风习习,空气清新,各种景观树木错落有致,艳丽的月季迎风绽放。跑步、打太极、跳广场舞的市民随处可见,大家尽情享受文明城市带来的舒适与惬意。
“作为一名晨跑爱好者,滨河休闲长廊建成后,我每天早上都会来这里跑一圈,心情很舒畅。”刚晨跑结束的山阳县第二中学教师张淑荣开心地说。
山阳县滨河休闲长廊
近年来,山阳县以苍龙山国家森林公园和翠屏山运动公园为依托,沿着“两河四岸”建成了10公里的运动长廊,此外,还高效利用“两拆一提升”过程中腾出来的边角地,稳步推进口袋公园建设,全力提升公共绿地和运动空间供给,满足市民“推窗见绿,出门入园”的运动康养生活新需求。
山阳县在传承与创新中,不断提升城市品质,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我在小区住了几十年,跟过去相比,现在完全不一样了。路面又平又干净,绿地也多了,还有健身器材,晚上路灯亮了、环境美了。”提起老旧小区改造,家住四合院小区的王先生深有感触。
民之所需,行之所至。文明县城建设过程中,山阳县坚持以“民生为本,运动康养,完善功能,补齐短板”理念,着重从城市道路、设施供给、运动公园、绿化亮化等方面系统规划、科学推进,用家庭客厅的标准来打造“城市客厅”。
巩固提升文明县城,归根到底是要市民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享受到更多的发展成果。
为筑牢民生“里子”,撑起城市“面子”。山阳县打造了丰阳印象城市文化旅游综合体、两河交汇处沁水公园等休闲旅游项目,相继建成口袋公园、带状公园8个,城区造绿面积35万平方米,形成了“东西南北中”的城市结构布局;实施道路“白改黑”4.5公里,人行道铺装1.4万平方米、线缆落地4.1公里,植绿增绿4.5万平方米,28个老旧小区改造业已全面完成,医疗、教育、卫生、文化等基础设施全面改善提升,人民的幸福感越来越高。
厚植道德沃土 争创文明典范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王力从最初一个人默默无闻献爱心做公益,到如今成为一个260多人的公益团队带头人。10年来,他不忘初心,时刻将弱势群体记在心间,奔走在公益路上,感人无数。今年1月,王力被授予陕西省第七届道德模范称号。善举微光,提升的是社会温度,点亮的是城市文明。
“上学期间,因家庭变故,我只能背着妈妈去上学,在王力哥哥的鼓励和帮助下,我完成了学业,并且现在也是一名志愿者,我会将这份爱传递下去。”谈起王力资助自己的事,中国最美孝心少年马佩瑶说。
从一个人到一群人,从一群人到一座城。好人好事的不断涌现,不仅标注着一座城市的温度,更彰显着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近年来,山阳县涌现出一批事迹突出、群众认可、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先进模范,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邵新江,中国最美孝心少年马佩瑶,中国好人彭光花,陕西省道德模范邓竹娥、宁启水……这些平凡而伟大的身影不断为这座城市注入精神之钙,筑牢信仰之基,成为山阳高质量发展的温暖底色。
同时,山阳县扎实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加强文明校园创建,营造优美育人环境,不断织密织牢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引导学生争做新时代好少年。
“未成年人关系着祖国的希望和未来。我们学校在教育活动中抓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以学雷锋志愿服务、‘新时代好少年’评选等活动为载体,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山阳县第一小学校长汪杰说。
好人如灯,凡人善举。山阳县以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劳动模范、创业标兵、文明家庭、“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创评与表彰为抓手,用典型引领、情感认同提高市民文明道德素养,先后涌现出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1人、全国最美孝心少年1人、中国好人10人、省道德模范8人、陕西好人28人、市道德模范30人、商洛好人57人、山阳县道德模范43人、省新时代好少年6人、市新时代好少年17人。
山阳县举办第四届道德模范颁奖典礼
创新文明载体 共育时代新风
看一座城市的文明细节,就医环境是最好的角度。
上午8点半,山阳县中医医院一楼大厅里人头攒动,各个服务窗口有序排队,志愿者正悉心帮助患者解决就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协助就诊患者网上预约挂号,使用电子智能终端。一旁的服务岗内还配备了轮椅、饮用水、纸杯及健康宣教资料,方便患者随时取用。
在二楼老年病中心,护士郭云正在帮患者徐于云修剪指甲。原来,郭云为患者输液时发现她的指甲长了,心里想着陪护患者的老伴年龄大了,视力也不好,忙完之后又特意回到病房,为徐于云细心修剪指甲。面对郭云细致入微地照料,徐于云感动地说:“多好的服务呀,比我女儿照看得都好!”
一系列暖心举措,极大提升了患者的就诊满意度,2013年医院成功创建省级文明单位,2020年又跻身省级文明单位标兵行列。
“对我们医院来说,让患者在就医过程中感受到关爱,是创建文明单位最需要做的事情之一。广大患者是有特殊需求的群体,他们承受病痛,心理压力很大,需要身心的双重关爱。”山阳县中医医院副院长李敏说。
省级文明单位山阳县人民检察院定期举办道德讲堂
创建文明单位,是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山阳县广泛开展精神文明先进集体创建评选工作,目前全县共有国家级精神文明建设先进集体5个、省级16个、市级65个、县级138个,打造“美丽乡村·文明家园”示范点22个。获评全国“最美家庭”1个,省级和市级文明家庭7个。
推进移风易俗 共建文明乡村
日前,高坝店镇富桥社区张福有正在筹划儿子婚礼。社区的工作人员就上门来宣传移风易俗,劝说张福有积极响应婚事新办新风尚,不要大操大办。
“刚开始我还有些难以接受,害怕家人想不通,就与儿子和亲家商量,没想到他们都赞成婚事新办,一切从简。”张福有说,“过去谁家有喜事全村忙活,表面风光内心叫苦,乡亲们吃流水席至少要二三十桌,浪费严重,还欠下一大笔人情债。社区提倡婚事新办后,再也不用撑面子大摆酒席了,只要跟社区红白理事会说一声,就可以按照社区的标准办,还能享受社区的相关服务,既省心又省钱。”
近年来,山阳县聚焦农村高价彩礼、人情攀比、厚葬薄养、封建迷信等突出问题,创新推行移风易俗“1423”专项行动,全面深化移风易俗工作,促进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提升基层治理能力,走出了一条移风易俗“人情减负”新路径。
在山阳县十里铺街道磨沟里村,村庄街道干净整洁,村委会的工作人员正在不远处的公告栏上张贴着“村民道德红黑榜”,这一举动吸引了众多村民纷纷驻足围观。
77岁的村民王书英,为人和蔼可亲,闲暇之余协调处理四邻日常事务,在乡亲心目中有较好的口碑。同时,王书英家中的环境卫生一直非常干净,注重教育子女待人接物文明有礼。按照评选标准,这次入选了磨沟里村大“红榜”。
看着上了“红榜”,王书英高兴地说:“感谢党和政府的关心,以后我会坚持把房前屋后的环境卫生搞好,和广大村民一道,让村庄变得更好看。”
同时,山阳县还通过村晚民歌、喜剧小品、短视频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加强宣传教育成风化俗,推动移风易俗观念深入人心。
倡导全民参与 实现共建共享
一座文明之城,必是共建共享之城。唯有全民共建、人人参与,文明意识才能逐步唤起、养成,文明行为才能自发、持续,文明成果才能普惠、共享。
山阳县政务大厅志愿者暖心服务办事群众
连日来,山阳县各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结合辖区实际,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大力弘扬“团结、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为文明县城巩固提升工作助力添彩。
“您好,过马路时,请看红绿灯,不要低头看手机。”在山阳县城北新街十字路口,志愿者正在对一位正要过马路的行人进行文明劝导。
在高坝店镇,镇上领导、机关干部、社区志愿者60多人,对辖区内卫生死角、道路沿线及河道生活垃圾、公园中的枯枝落叶等进行全面清理,对赶集群众及摆摊人员进行规范劝导,整治车辆及摊点乱停乱放乱占经营行为,用实际行动提升和改善人居环境。
如今,大街小巷、田间地头、村组社区、一个个身穿马甲的志愿者,打扫卫生、文明引导的场景成为城市发展过程中最暖心的风景。
一个志愿者是一个文明阵地,一群志愿者就是一片文明海洋。他们用奉献和爱心,引领风尚,传递着城市文明,定期深入县城背街小巷,村(社区)的各个场所清理烟头、纸屑等杂物,打造优美宜居环境,努力成为文明县城的倡导者、实践者和传播者。
近年来,山阳县按照“以城带乡、城乡共建、全域文明”创建理念,以全国第二批新时代文明实践试点县为契机,创新开展“两讲两评两建两树”实践载体活动,实现县、镇、村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三级阵地全覆盖,充分利用263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阵地和244个村(社区)1600多个志愿服务队,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为城市赋能,也让乡村换新颜、有内涵,让文明新风在乡村落地生根,为乡村振兴强根铸魂。
如今的山阳,文明、幸福的因子已融入其中,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山阳县将用心用力跑好省级文明县城常态化、长效化巩固提升这场接力赛,奋力建设好、管理好山阳人民的共同家园,让创建成果惠及更多的群众。(来源:商洛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