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回到顶部

商州:奏响新时代乡村振兴华彩乐章

2023-10-26 10:05:26 来源:商洛日报

凉风有信,秋实有约。商洛市商州区换装秋日华彩,大地一派盎然生机。

一排排干净整洁的农家小院焕发新颜,一片片现代设施产业基地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一条条浸润人心的宣传标语亮相街头……一幅乡村美、产业强、百姓富的新时代乡村振兴画卷正在商州大地次第铺开。

近年来,商洛市商州区始终把农业农村发展摆在突出位置,深入开展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激活特色产业发展动能,着力抓好乡风文明建设,乡村振兴迈出了坚实步伐,正以奋进之姿挺进新时代。

提升人居环境,扮靓乡村振兴“新面子”

金秋十月,晴空碧云。记者走进商州区牧护关镇小韩峪村,平坦畅洁的街道,鳞次栉比的房屋,诗意栖居的乡村画卷,无不彰显着新时代新农村新风貌。

乡村要振兴,环境先改善。“我们从2021年开始建设党建示范一条街,铺设通村路沥青路面330米,安装路灯235盏,坑坑洼洼的泥路变成了笔直平坦的水泥路,群众出行更加便利,乡村颜值也随之提高。”小韩峪村党支部书记王鹃红说。

小韩峪村积极践行乡村振兴战略,蓄力推进秦岭山水乡村建设,紧扣“净美绿”目标,深入开展“六清六治六无”环境集中整治行动,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为12户铺设街道砖540平方米,整治排水沟300米,治理门前脏乱差96户,拆除残檐断壁12处,新建竹篱笆围墙1200米,修建花坛15个,栽植红叶李景观树30棵,彻底改善了昔日设施老旧、道路坑洼、污水横流等村级环境乱象,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走进商州区腰市镇江山村,一条条平坦的柏油路向远处延伸,一座座干净整洁的农家居所与家门口独具特色的“微景观”相映成趣,一面面文化墙靓丽别致而富有内涵,到处都是村里人乐享、城里人向往的美丽风景。

“这几年村里变化太大了!”69岁的村民闵菊霞感叹道,路宽敞了,院子美了,危房改了,游客多了,商店有了,生活环境和收入不比城里差。

“村上通过一户一策,实现村民房屋风格统一的同时又独具特色。改造时就地取材,将拆除的废旧瓦片、陶罐以及沙土堆、老树根进行废物利用,打造门前微景观。同时,积极发动群众参与,共同打造秦岭山水乡村建设,达到共建共享。”江山村党支部书记刘力介绍。

乡村增“颜值”,人居提“气质”,商州区不断致力于人居环境整治。今年以来,商州区以国省道沿线、五大流域、秦岭山水乡村示范村等为重点,坚持整片区、整流域、整村推进,强化区域推进。确定北宽坪、夜村、腰市、三岔河、杨斜等5个镇23个示范点,明确每镇(街道)两名主要领导各包抓一个示范村,以点带面,示范推动,稳步有序推进乡村建设行动。截至9月底,农村改厕任务15200座,已开工15498座,竣工15369座;改造土木结构(石板)房3776户,已开工3776户,竣工3591户;建设康养、旅游、宜居乡村示范村60个,新增民宿床位120个,出租闲置农房141套。

激活特色产业,绘就乡村振兴“实景图”

产业振兴促乡村振兴,商州区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打造乡村振兴新助力。

10月12日,记者走进润科绣球菌工厂化生产基地,现代化的培育生产模式让人眼前一亮,无菌培育室里,簇簇晶莹剔透的绣球菌宛若朵朵盛开的白色绣球花,菌包冒出,长势喜人。

包装车间里,37岁的陈娟正忙着挑选称量、整理包装刚刚采收的绣球菌。“原来我就是个家庭主妇,要照顾两个上学的孩子和身体不好的老人,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现在在家门口上班,割菇、包装也没那么累,一个月工资能赚三四千块,把家里也照看了,日子过得更好了。”陈娟高兴地说。

据介绍,润科绣球菌工厂化生产基地位于商州区荆河生态工业园,于2020年2月动工建设,同年10月全面建成投产,建设规模为日产5万袋、年产1800万袋绣球菌生产线,投产后可实现年加工绣球菌3600吨,年度销售收入可达7200万元。据润科农业投资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蔺洋介绍,绣球菌因其野生资源稀少、人工栽培难度大、营养价值高、具有独特的超强抗氧化作用,被称为“万菇之王”,除食用价值外,绣球菌的医用价值也非常高,产业发展前景广阔。“我们的产品现在供不应求,市场销售是非常稳定。同时我们带动大荆、腰市等周边区域200多名群众实现就地就近就业。”蔺洋说。

在商州区杨峪河镇楚山移民小区社区工厂,30岁的徐毅熟练地折叠衣服、装袋、打捆。包装车间隔壁,十余名工人正在聚精会神地缝纫工服。“原来前山后山交通不便,日子难熬得没法说。现在我家住10号楼,工厂就在8号楼,中午厂里还免费管一顿午餐,每月有3000元稳定收入,生活质量一下子提高了。”对于搬迁失地后处于返贫边缘的徐毅来说,监测机制和后续帮扶解决了实际问题,让他重新点燃了小康生活的希望。

楚山社区移民小区共有34栋搬迁住宅楼,安置了全区15个镇办98个村易地搬迁群众1804户7309人,其中易地搬迁户1656户6535人、生态移民搬迁户16户54人、避灾搬迁户168户720人。

“我们通过‘社区工厂招工就业、社区就业指导站联系就业、社区公益岗位安置、电商孵化中心自主创业、专业化培训就业、民非组织就业、劳务输出就业、抱团组队就业’八种途径,带动搬迁群众实现稳定的就地就业。”商州区杨峪河镇楚山社区主任李建涛介绍。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近年来,商州区围绕“5+5”特色产业发展体系和农业产业“三个十”工程,全力推进乡村产业发展,夯实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取得了明显成效。建成高标准农田5万亩,连翘建园2.8万亩,种植中药材5万亩,培育龙头企业31家。严格落实稳岗就业政策措施,开发保洁员、护林员、护路员、网格员等各类乡村振兴公益岗位10664人;完成就业技能提升培训40期,1785人,其中脱贫劳动力610人;全区农村劳动力就业11.5万人,其中脱贫劳动力就业5.06万人。2023年脱贫户人均纯收入16347元,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厚植乡风文明,奏响乡村振兴“和谐曲”

文明乡风增益乡村和美,商州区各级政府大力引导,广大群众主动参与,营造了文明健康、和谐美丽的乡村文化氛围。

生动亮眼的文化墙,融合当地乡村历史传承、自然风光、民俗文化等内容,展现出文明和谐的乡村面貌;先进典型的创建评比活动,为居民打造了一个争优共进的平台,激励着村民崇德向善;明亮整洁的农家书屋和文化长廊,辟一隅书香浓郁的文化天地以供居民心灵的栖居,丰富着群众的文化生活……近年来,商州区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建立健全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禁毒禁赌会,开展道德模范评选及“文明家庭”“好公婆”“好媳妇”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举办全民健身、送戏下乡等活动,推进移风易俗,破除陈规陋习,不断引领乡风文明新风尚,助推乡村振兴。

“今年国庆期间,村副支书的婆婆去世了,按照原来的习俗一定是会大操大办的,但为了响应号召,丧葬仪式一切从简,没有铺张浪费的酒席,没有纷杂吵闹的礼炮,也没有收取礼品礼金,为村民做出了丧事简办的模范表率,营造了文明殡葬的良好氛围,也提高了大家对文明殡葬的认识与认可。”王鹃红说道。

以家训促家风,以家风带民风。站在商州区三岔河镇闫坪村家风教育馆门前,映入眼帘的是大门两侧红色扇形的家训家风标志,白底红图,十分醒目。

闫坪村为树立文明乡风新样板,建成民俗广场一处、家风馆一处、妇女儿童之家一处,规范化农家书屋一间,满足群众的文化和生活需求;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道德讲堂等活动;建立“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等乡贤队伍,每季度评选五美庭院家庭12户,卫生家庭12户,每年评选出道德模范、先进个人5名,好媳妇、好公婆5名,并对评选出的示范家庭和先进个人给予挂牌和表彰奖励。

滋润人心、德化人心、凝聚人心。商州区不断深化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深入推进移风易俗,促进乡风文明、民风淳朴,乡村环境面貌和群众精神风貌都焕然一新。

如今的商州区,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昂扬激越的乡村振兴乐章越奏越响。

(张红中 李小龙 张宏 杨萌 )

责任编辑:王菲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