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回到顶部

新春走基层|“医者仁心”的年关“坚守”

2024-02-21 10:02:16 来源:西北在线

大年三十,当别人家在庆祝春节、吃团圆饭的时候,咸阳市礼泉县水平村卫生室的张淑侠还在为病人量血压、配药、挂吊瓶,这种情形对她来说早已习以为常。

“下午那会得空我就把菜摘了,馍还是昨天娃他爸帮忙蒸的,就怕我没时间。”张淑侠拿着刚开好的处方赶紧去配药。听患者家属说:“都是最近乱吃乱喝,得了急性肠胃炎,来这主要是方便、费用也不高。”

来家里“坐夜”的人越来越多,病人不见少,张淑侠迟迟坐不到饭桌上。

从医三十六载 备受敬重

dac90e2063c4d69aa7d2b9626d9c0d8

图为张淑侠正在登记合疗报销

上世纪八十年代,年仅十七岁的张淑侠先后赴镇医院、县妇幼班、高级职业中学培训学习,时间长达九年之久。期间学习刻苦、业务能力拔尖,学习结束后于1988年回村卫生室工作至今,已然成为一名合格的“全科医生”。

“病人缝合、接生,妇科、儿科病情,我以前都能治疗。”张淑侠说,“那时候,医疗条件差,交通也不方便,很多时候都是我提着药箱跑到病人家里去就地治疗。”

记忆中最深刻的一次,张淑侠带着自己的“清宫”设备,走了六七里山路,赶往一个“大出血”病人家里。

“应该是深夜十一点左右,那天晚上的风雨尤其大,病人丈夫来到家里,我也没想那么多就跟着走了,所走之路要经过一段悬崖,人在狂风暴雨中站不稳,撑的雨伞早已不见了踪影,操心得很。”张淑侠笑着说,“现在想起来我都后怕,好在人救过来了。”

医术高、胆子大、态度好、费用低是周边村民对张淑侠所办村卫生室的普遍评价。

“当初之所以选择学医,主要因为小时候兄弟姐妹们大都体弱多病,学习的初心就是为了治疗、照顾好自己的家人。”张淑侠说,“这么些年能坚持下来,缺不了公家、婆家的支持,最该感谢的人应该是娃他爸,家里大小事统揽,要不然我根本不能全身心投入医疗。”

交谈中,张淑侠表示,一向严厉的父亲对其后来的工作与生活影响巨大。

“‘达’对儿女们的要求一直都很严格,干啥就要干好,不能半途而废,更不能慢待了病人。”张淑侠说,“受此影响,我刻苦钻研,救治病人,而其产生的成就感、满足感促使我将这份事业坚持了下来。”

由于医疗条件有限,那时候小孩子常患的高热惊厥、腹泻最为致命,张淑侠凭借过硬的医疗水平,挽救了许多生命。

“妈妈这些年是真的没睡过踏实觉、没吃过完整饭。”二女儿告诉记者,“无论春夏秋冬,谁来看病从不推辞,早上五点、半夜两三点的都有,跟24小时急诊室一样,要说收入呢也没有几个,反正你问就说病人来了,病人不舒服,咱干的就是这事,少睡一会没事。”

长期的饮食、睡眠不规律导致张淑侠患上了高血压等疾病。

1990年,怀孕九个多月的张淑侠不顾个人安危为同村弟媳接生,男婴出生后,回到家中不到两天自己也顺利产下一名女婴。

同村有家条件不好的患者,十几年来看病都是挂账,账本夹了好几沓子,张淑侠从未要过账。

……

“亏待了孩子,也亏待了亲人”

31ae6dd1a0906ced07746029fb731e8

图为张淑侠(左一)正在为病人量血压

漫长的从医过程中,张淑侠对儿女们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如今两个女儿、一个儿子均走进了医疗系统,为人民服务。

“这么些年,在儿女们的成长、教育过程中我确实存在欠缺,管得太少了,唯一一次去开家长会,还是我两个女儿期末成绩都得了双百。”张淑侠告诉记者,“老师让我谈经验,我哑口无言,我是真的没有经验,只有感谢老师们的悉心教导。”

“因为工作缘故,这些年来没好好招待过亲人。亲人来家只能自己动手吃饭,确实心存愧疚。往往是系上围裙,病人就来了。”谈及这些,张淑侠面露感激,感谢有这些理解的亲人支持。

从医三十六年,周边的村子几乎被张淑侠跑遍,大部分以步行为主。有时候甚至会让前来看病的患者给同村的人捎去快吃完的药,时间她比谁都记得清楚。

大女儿说,“我非常自豪她是我的妈妈,她是一个十分有能力、肯拼搏的好妈妈,三十几年如一日,坚持做优秀的乡村医务工作者。对待病人永远第一,对于我们儿女倾尽所有,悉心培养教育。”

二女儿说,“妈妈要注意自己身体,六十岁的人了,本来身体就不好,经常浑身疼。早饭顾不上吃,晚上闲了还要报销合疗,忙公卫事业,常常晚上熬到十一点多,搞得眼都花了。家里人能帮就帮,以后慢点干,工作啥时候都忙不完。”

小女儿说,“自记事起,上小学逢着下雨天,没有一次等来妈妈,都是蹭着同学雨伞或是大步跑回家,湿漉漉的看着妈妈为病人处理病情,难免些许失落。有时候回家连口热乎的饭菜都没有,吵吵闹闹的拿个馒头生气地就走了。如今我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才知道我的妈妈有多厉害,内心有愧疚也多了一份释然。”

“只要身体允许,会一直干下去”

158832c1954f8a72bc5342d4d961775

图为张淑侠(左一)正在入户查看药品期限

过去,由于交通不便,村民无法及时赶去镇医院,临近的村卫生室则被视为救死扶伤的“医院”,张淑侠更是成为了病人眼中的“救星”。

“作为一名医生,最重要的就是为病人解除痛苦,急病人所急,为人民服务是我一直以来所遵循的宗旨。”张淑侠告诉记者,“病人来了先看病,收钱放后头,没钱都可以。”

“干好医疗事业可能就是我这辈子的使命吧。”

除了平日治病救人,十四项公卫事业也是张淑侠必须完成的工作。镇医院每月9日的会议,张淑侠从未缺席,偶尔因病未去,也会让孩子代替自己去参加,领回任务。

“现在国家的政策非常好,村民看病可以报销部分费用。”张淑侠说,“我是非常重视合疗报销这个事情的,不要小看这一二十块钱,时间长了,累计起来都是一笔不小的支出,能省则省,特别是对于条件不好的家庭更为重要。”

说着,张淑侠向记者展示之前自己记录的合疗报销报表,密密麻麻的数字,很多甚至精确到了小数点后两位。

在谈及未来时,张淑侠说,“只要我身体允许,我会一如既往地贡献自己的力量、当一个名副其实的好医生、继续把这份事业干下去,持续为人民服务。”

这正如她的微信名所写的那样,“医者仁心”。

春晚快完了,丈夫又跑来了。“完了没有,菜都凉了,不行了你先垫吧两口……”

本报记者 张明

记者手记:乡村医生是中国医疗卫生服务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农村医疗卫生事业、保障农村居民健康的重要力量。感谢还有这样一群无私奉献的“白衣天使”,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做贴近亿万农村居民的健康“守护人”。

责任编辑:赵颖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