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回到顶部

2024年渭南力争全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以上

2024-04-15 14:32:02 来源:西北在线

4月12日,渭南市工业经济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会召开,会上通报了全市2023年工业经济、数字经济发展情况,并就2024年重点任务进行安排。

dachshund

2023年,渭南把工业高质量发展摆在突出位置,以“三个年”活动为抓手,围绕“353”产业集群,大力实施工业倍增计划,聚焦15条重点工业产业链,深入实施“链长制”,坚持改革创新,优化产业结构,推进节能降耗,促进转型升级,工业经济企稳向好。全年规上工业总产值完成2024.7亿元,增加值同比增长4%。工业投资增长34.1%,增速全省第一;工业税收同比增长14%,占税收总收入50.4%。

2024年,渭南将全力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突出“产业链招商”关键抓手,聚焦工业企业、产业项目两大领域,做好巩固优势产业、升级传统产业、开辟新领域新赛道“三篇文章”,力争全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以上。

坚持稳字当头,在量的合理增长上实现突破。

工业增速稳中有升。韩城、蒲城、高新、富平勇挑重担、多做贡献,华州、临渭、大荔、潼关挖潜增效、迎头赶上,华阴、澄城、白水、合阳每企必争、壮大体量。工信、统计部门加强大宗工业品价格监测,加大重点行业、企业运行调度,“以旬保月、以月保季、以季保年”,保证年度目标实现。

工业投资稳中提质。紧盯高新区陕煤先进碳基材料开发应用示范基地等188个重点工业投资项目、中化蓝天厂区综合技术改造等36个技改项目,靠前一步、主动服务,助推尽快形成投资量。力争年度工业投资、技改投资分别完成200亿元、30亿元以上,增速均达到15%以上。

把握机遇稳中求胜。抢抓国家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机遇,加强政策支持引导,促进工业企业扩大技术改造投资,形成更新换代的内生动力和规模效应。深化中东部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实效,15条重点产业链年内都要招引落户配套企业。

坚持创新驱动,在质的有效提升上实现突破。

聚焦技术攻关,打造更多创新载体。借力陕煤研究院及省内高等院校科研力量,依托秦创原渭南平台,“揭榜挂帅”、集智聚力,解决企业“卡脖子”技术难题。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支持红星美羚筹建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培育创新示范试点14个以上。

聚焦专精特新,增强企业竞争实力。建立专精特新后备企业培育库,做好“选苗”“育苗”;全力扶持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年内新增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5户。

聚焦智改数转,重塑产业竞争优势。持续开展“551企业数字化转型特派员”行动,在能源、化工、食品等重点领域,打造一批数字化转型优秀示范项目。高质量建设“5G+工业互联网创新联盟”,培育工业互联网平台10个以上,两化融合贯标企业达到130户以上。

坚持培优做强,在壮大产业实力上实现突破。

做优企业集群。实施“登高、升规、晋位、上市”四个工程,加快石羊农科、木王科技上市步伐。建立“小升规”重点企业培育库,支持潜力企业尽快成长跃升。加强退库企业帮扶,做到新进和重返“两手抓、两手硬”,全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60户。

做专园区集群。15个工业园区立足主导产业,构建“5+5+N”园区优势产业承载集群。全年新建标准化厂房10万㎡,推动渭南经开区创建国家级经开区,支持潼关县、临渭区、华州区创建省级高新区和省级经开区。

做强产业集群。推动精细化工、能源、冶金等优势产业强链补链,发挥蒲城清洁能源等4户省级链主企业作用,形成“一企带一链、一链成一片”的产业格局。加快装备制造、工业资源综合利用、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固链延链,通过技术创新,提升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促成生物医药、航空、电子信息等相对薄弱产业造链成链,努力招引C919第二总装基地等重大产业项目,实现追赶超越、跨越发展。同时,围绕打造“国际羊乳高地”总目标,加快建设以富平为核心的羊乳制品传统优势食品产区,培育“千亿级奶山羊全产业链”。

坚持项目为王,在积蓄发展后劲上实现突破。

扎实做好项目招引。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头号工程”,每个县市区年内至少引进1个10—30亿元的产业项目;产业基础坚实的县市区,力争落户30亿元以上的产业项目。抓实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发挥“招商大使、链主企业负责人”的渠道资源优势,政企协同开展上下游产业项目招商。

强力推动项目建设。建立全市工业倍增重点产业项目清单,抓好188个项目的跟踪服务,二季度开工率达到80%、三季度达到100%、四季度完成年度工业投资任务。加强潼关汇能等24个新增产能项目的要素保障,力争尽早竣工投产,新增产能50亿元以上。

持续跟进项目落地。跟踪抓好央企进陕、产业转移等活动签约项目落地,做好高新区航空零组件智能化产业园等项目建设保障,确保在渭“接得稳、留得住、发展好”。

坚持全心为企,在护航企业发展上实现突破。

持续服务暖企。深入开展工业企业遍访活动,各级包联领导每季度到包联企业实地走访调研不少于1次,真诚为企业持续发展出谋划策。加大政策执行力度,打通“最后一公里”,坚决兑现中省市各级惠企资金。常态化召开政企座谈会,完善问题交办、责任清单、处理回复等机制,持之以恒为企业排忧解难。

按期清偿账款。扎实开展清欠“回头看”,完善清偿账款资料,加速资源资产交割,跟踪企业投诉督办,提升清欠工作质效。加快台账内剩余账款清偿进度,剩余无分歧账款5月底前应清尽清、有分歧账款6月底前清偿到位。未纳入专项行动台账的县市区也要按照中省要求,有序推动拖欠企业账款清偿化解。

加速行业提升。依法依规推动淘汰落后产能有序退出,按时完成域内4.3米及以下焦炉淘汰工作。推进陕化集团就地改造收尾工作,全面完成企业卫生防护距离外部居民搬迁。扎实做好工业领域节能节水降碳,新增国家级、省级绿色工厂5户。

守牢安全底线。牢固树立红线意识、底线思维,持续抓好工业领域安全生产工作。压紧压实县市区属地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园区和企业的主体责任,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防范各类安全事故发生。

坚持数字引领,在赋能高质量发展上实现突破。

夯实数字经济发展基底。加大5G基站建设,实现工业园区、重点企业5G网络全覆盖。实施千兆入户、万兆入园,全力争创国家“千兆城市”。加快陕西移动新数智枢纽中心前期工作,争取尽快开工建设。 加快产业数字化转型。聚力特色农业数字化,加快大荔县智慧农业园、澄城县智能节水灌溉等示范项目建设,开展“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试点。促进工业数字化转型,打造5个制造业数字化改造典型案例;鼓励工业园区建设数字化转型服务平台,为入园企业提供多样化服务。推进现代服务业数字化,培育智慧物流、数字金融、供应链管理、节能环保等生产性服务业。

提升治理数字化水平。提升数字化在城市管理中的规模化应用,完善渭南主城区数字化运行管理平台。围绕秦岭、黄河生态环境保护,建立全面感知、多元共治的数字化治理体系。加强医疗卫生机构数据共享,鼓励各类养老机构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智慧健康养老服务。

推进数字化产业发展。发挥渭南数字经济产业园、智慧城市运营平台作用,打造“华山云”数据中心。促进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大在3D制造、新能源新材料、航空产业、电子信息等领域应用,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本报记者 乔刚)

责任编辑:赵颖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