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回到顶部

此次“湘”逢,你是有“颜”又有“涵”的湖南

2024-05-29 10:18:22 来源:财经街

湖南的山水有着怎样的“秉性”?为何一群湖南人能写就半部近代史?从“网红”到“长红”,不夜城靠的是什么?

5月,由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和新湖南共同打造的《“湘”逢“五张名片”》于新湖南新媒体矩阵平台正式播出。5集系列片,聚焦湖南文旅“五张名片”,生动展示了湖南文旅的五种风情。不少网友点赞评论;重新认识了一个有“颜”又有“涵”的湖南。

(专题片画面)

深度与创意,再现城市核心吸引力

近年,湖南以长沙为代表的数个城市多次登上“热门旅游城市榜”,也吸引不少文旅博主前来体验。跟着网红视频体验打卡,或许能让游客收获全新的体验,但“家底”丰厚的湖南,并非几个打卡视频或几份攻略足以概括。

《“湘”逢“五张名片”》由五集专题片及十余个创意短视频组成,兼顾深度解读与创意呈现。截至目前,各平台总播放量突破六千万。

山,湖湘之脊梁。第一集专题片《“湘”遇:山水又相逢》,以享誉国际的武陵源为起点,呈现了一条横亘于神秘湘西的山脉景观, 一路串联起天门山、八大公山、乌龙山、八面山、吕洞山、雪峰山、红石林。水于湖南,是大自然偏爱,更是湖湘人民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诠释。本集专题片不仅呈现了洞庭湖万鸟来栖的壮观景象,更将镜头对准了候鸟天堂背后的守护者——洞庭湖保护工作者。

(专题片画面)

岳麓书院在今天的大众心中可能更多就是一座古建筑、一处历史旅游景点。第五集《“湘”望:湖湘文脉永不息》中,以徐徐缓缓的叙述画面,在有限的时长内,走进岳麓书院,讲述了湖湘文化历经王先谦、杨昌济、毛泽东等先贤志士传承与发扬光大。跟着专题片的视角,受众见证了成千上万的湖湘赤子敢为人先、才堪大用、肩担重任的社会责任与家国情怀。

“湖湘文脉永不息”绝非一句空话。在创意视频《一眼千年,古代学院与现代大学》中,一屏双画面,一古一今,当岳麓书院、渌江书院、船山书院、濂溪书院等古代书院与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中南大学、湘潭大学等现代高校同时出现,构成了湖南最独特的风景。

发力新媒体,话题讨论登上热搜

从文本构思、拍摄取景到发布宣推,《“湘”逢“五张名片”》都在积极寻求与年轻受众形成情感共振,探索为年轻群体所喜爱的青春表达范式,实现深度专题片更广维度的破圈。

借力新媒体,《“湘”逢“五张名片”》在新湖南客户端、微信视频号、抖音、快手、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同步宣发,并根据各不同平台推出相应视频版本。卡点、沉浸、穿越,各类热门视频表现方式链接起湖南文化和旅游与受众之间的联结点,激发受众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

“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以岳阳楼为背景的文章、纪录片不胜枚举。如何拍出新意?

借助新技术,通过AI还原了千年前《岳阳楼记》所描绘的胜景。这样的景象不仅今天的受众好奇,想必一代文豪范仲淹也好奇。因为事实上,范仲淹是凭借想象完成了传世巨作《岳阳楼记》中风景描绘的部分。在发布AI还原岳阳楼胜景视频的同时,在社交媒体上设置多个讨论点,让岳阳楼以全新面貌走入到受众视野。

(AI还原《岳阳楼记》画面)

无疑,多元化的表达加之话题引导,让传统文化符号更“接地气”。此次“湘”逢,别开生面。(张笛)

声明:本文为资讯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违规或您认为该页面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