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时节,走进寺仙镇李家洼村,映入眼帘的是一幅美丽的景色:村内炊烟袅袅,白墙红瓦、墙上色彩斑斓的宣传画引人注目,道路两旁的核桃树迎风招展;村外成片的矮化密植苹果示范园经过雨水的洗礼,嫩绿嫩绿的,田间的玉米、大豆长势正旺;宽阔的柏油路纵横交错,新建的楼房漂亮别致。
寺仙镇一座因传说有“四仙”在此对弈而得名的农业、旅游、电力服务小镇,正在以它昂扬奋进的姿态,加速崛起。
寺仙镇地处富县西南塬区,总面积137平方公里,辖12个行政村,总人口10569人,寺仙镇地处延安与西安之间的黄金分割点,东接吉子现便民服务中心,西靠子午岭,北邻张村驿镇,南与黄陵县隆坊镇相连,香黄路、羊南路、包茂高速穿境而过,被誉为富县的“南大门”。
近年来,寺仙镇紧按照“党建引领、振兴统揽、产业提升、环境再造、乡村振兴”的发展思路,以寺仙片区锻长板、南道德片区补短板为工作目标,以产业带动、项目建设为支撑,以基层社会治理、民生实事办理、精神文明建设、人居环境改善为抓手,全力打造以寺仙村为中心的有机苹果生产区块,以太平村为中心的乡村旅游区块,以丁家塬村为中心的农产品后整理加工区块,实现三产有机融合发展,持续稳步推进寺仙镇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
全面开展基础设施建设 提升老百姓幸福指数
夜晚,四盏太阳能路灯把桃园村的文化广场照得更加平整光亮,周围绿树成荫,村民们三五成群坐在树下拉家常。
“咱村文化广场建好了啊,大家都过来吧,老年人健身,中年人跳舞,孩子们玩耍,开心热闹起来吧!”桃园村党支部书记王君明在村委会大喇叭里高兴地发出通知。村里的大人、小孩纷纷走出家门,都想试试户外座椅和健身器材带来的新鲜感。
“以前农村文化生活匮乏。我们忙完农活基本都是回家各自看电视或者端起手机刷“快手”“抖音”或者三五成群打牌,孩子的主要文化生活以电视剧为主。现在村里修了文化广场,有篮球场,乒乓球桌和不少健身器材,十几种花草树木,整个广场环境优美、舒适实用。以前我们跳舞没有固定的场所排练。现在好了,我们村里新建了文化广场,真方便,广场修到了我们的心坎上。”提到的文化广场,村民张鹏连连夸赞。
近年来,寺仙镇强化党建引领,坚持因地制宜,聚焦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进一步补短板、强弱项,全面提升服务效能,寺仙镇便民站、南道德便民服务站均能高效运行。寺仙镇12个村依托乡村振兴资金、村级集体经济兴建文化健身广场14个、农家书屋12间、新时代文明实践站12个,成为广大群众开展各类文化活动,置办婚宴喜事、道德评议,宣传移风易俗的活动场所。
全面加强项目招引力度 不断助力镇域经济快速发展
“原来的苹果树老龄化严重,腐烂病严重,抗病害能力差,果农为了维持生计,在治腐烂中投入很大,但实际效果不明显,再加上近年自然灾害频发,果农辛辛苦苦疏苹果,施肥、套袋、在树上爬上爬下、风吹日晒雨淋,到头来收益不增反减,对苹果种植的信心也逐渐流失。由于矮化密植示范园前期投入大,村上与陕西黄土高坡农林畜发展有限公司协调建设千亩矮化密植园示范园,目前已投资400余万元,建成示范园200余亩。”丁家塬村支部书记丁海军说。
现在的丁家塬村口,一排排绿意盎然、充满活力的果树苗木在一排排笔直的铁丝和水泥杆的扶正下挺立在田间地头。
除此之外,2023年寺仙镇协调引进瓦斯发电综合利用项目;国家电网投资建设的宝塔山换流站项目;富县盛隆达实业有限公司实施的气化乡镇项目;太平村湖羊养殖场建设项目。
全面助力乡村振兴 多措并举壮大村集体经济
在寺仙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李家洼村通过招商引资,为企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使得受疫情停产的富欣果筐厂重新开始了投产。村企合作方式也由之前一包了之的模式,变为村集体以土地入股,所生产的果筐每个提成0.2元,可为村集体经济带来10万元/年的收益。果筐厂还雇佣了附近李家洼村组的富余劳动力,为村民们提供了许多就业岗位。
2023寺仙镇镇根据各村实际情况,不断创新经济发展模式,通过发包机动地、村集体领办企业、经营集体土地、村企合作、互助资金协会等方式全面壮大村集体经济,探索出王家庄村集体领办油坊、南道德集体经营果库、李家洼村企合作果筐厂、丁家塬村企合作分红新模式。
全面贯彻绿色发展理念 不断提升社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连日来,寺仙镇王家庄村组织新时代文明志愿者、党员代表、群众,开展王家庄村内绿化活动,挖坑、栽树、浇水……忙得热火朝天,这样的现象在王家庄已是常态。
走进寺仙镇“九道湾”“仙台夜月”“寺仙槐海”“王家庄子午岭风光”、中宜革命委员会旧址、太平村“李自成大顺文化”和李自成纪念馆、太平古村落、唐古道遗址、丁家塬村古祠堂形成的香黄路寺仙段乡村旅游长廊;闻名天下的闯王鼓、剪纸、老秧歌、传统祭祀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吸引了大批游客。以露营、休闲小憩、观光采摘为主题的全民健身休闲路线和农旅结合果园观光长廊也逐步形成,独具魅力的寺仙镇正成为县内外游客的新选择。
本报记者 郑艳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