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张明)精美耀目的金饰、神秘古朴的岩画、华丽高贵的马具,还有造型各异的动物们化身丑萌丑萌的“显眼包”,秋冬之际,来自内蒙古的珍贵文物让陕西领略了苍茫草原的广袤浩渺与多元文化交融激荡的魅力。
近日,“长城两边是故乡——内蒙古文物菁华展”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开幕。该展由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与内蒙古博物院联合主办,展出精选自内蒙古长城沿线的珍贵文物100件(套),其中一级文物40件(套)。
内蒙古自治区的古长城属于北方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总长度7570公里,约占中国长城总长度的三分之一,包括战国赵、秦、汉、北魏、金、明等11个历史时期修筑的长城。
内蒙古自治区是中国古长城遗址保存最多、里程最长的省区。这里有一条因气候因素自然形成的东西向狭长地带,南临农耕发达的黄河流域,北倚牧场广袤的北方草原,是中原腹地与北方草原间的过渡地带,也是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分界线与交融区。
长城位于这一地带之上,故该地带又称“长城文化带”或“北方文化带”。
以匈奴、鲜卑、突厥、回鹘、契丹等为代表的北方草原文明在此不断与中原文明碰撞融合,留下了丰富的文物遗存。
此次展览正是以时间为线索,通过“农牧结合的早期形态、长城的修建与多民族交融、长城沿线多元文化的汇聚”三个部分,系统展示北方长城地带农耕文明和游牧文化交融的脉络, 展现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发展的历史过程。
展览大胆打破传统展览的空间惯性,采用以长城城墙为灵感的设计,将展厅内部设计成多元、连续且相接交错的结构。观展时,人们仿佛置身于长城烽火台中,能够在一望无尽中穿越展台与展品。
据了解,本次展览是秦陵博物院继“西藏文物珍品展”“新疆丝路文物精品展”之后,举办的又一边疆文物展览。张宁表示希望通过有形、有感、有效的展陈方式,为观众带来更多新颖独特的参观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