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回到顶部

共绘文明交流互鉴和美图景

——“云游故宫·凡尔赛宫”AI绘画大赛参赛侧记

2024-11-21 09:31:28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有朋自远方来

源 湶作

故宫凡尔赛天空之境

王京川作

琴韵春风 梦回古都

罗雨果(法)作

明鸡

夏洛特·让宁罗斯(法)作

本图由AI参与生成

11月19日,由人民日报海外版与故宫博物院共同主办的“云游故宫·凡尔赛宫”AI绘画大赛颁奖仪式在北京举行。中外网友创作的《有朋自远方来》《宫影交融:故宫与凡尔赛宫》《琴韵春风 梦回古都》等作品获奖。

2024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暨中法文化旅游年。“云游故宫·凡尔赛宫”AI绘画大赛以“交流互鉴 共绘未来”为主题,自4月开启报名以来,共收到来自五大洲的近4000件作品,经网络投票、专家评审环节,最终产生38幅获奖作品。

在参与“云游故宫·凡尔赛宫”AI绘画大赛的过程中,中外网友选取故宫、凡尔赛宫里体现中法、中外文化交流的元素,通过AI平台进行创作。有人受康熙与路易十四交往典故的启发,为“龙与百合花的相遇”注入“新表达”;有人将法国元素嵌入中国古画,实现写实与写意的“新融合”;有人从两座宫殿建筑中汲取灵感,营造出中西合璧的“新空间”;有人借由语言文字展开联想,让汉字与法文碰撞出“新美学”。

记者采访了其中4位获奖的中法网友,听他们讲述如何通过艺术与技术的结合,表达对彼此文化的理解与欣赏、对“中法精神”的继承与发扬、对人类文明“美美与共”的向往与追求。

“老北京”源湶——

中法文化的友好“对望”

壮丽的中式宫殿前,拱手的小天使与憨态可掬的甪端相视而笑,眼神中充满友好与期待……中国网友源湶创作的《有朋自远方来》,在“云游故宫·凡尔赛宫”AI绘画大赛中获得一等奖。

“作品的标题出自《论语》,反映了中华文化中对友谊与交流的珍视。中国儒家先哲认为,人际交往和文化交流能带来无穷的乐趣和共同成长的契机。”源湶说,希望通过这幅作品,表达中法之间的深厚友谊与和谐交流。

源湶从小在北京市西城区长大,经常去故宫参观,对故宫有着很深的感情。在他看来,这座宏伟宫殿不仅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瑰宝,更是承载无数历史故事的文化地标。“我对故宫的建筑布局和工艺很感兴趣,特别是熠熠生辉的琉璃瓦和雕刻细腻的龙纹,让我十分难忘。”源湶说。

在欧洲旅居的数年间,源湶经常前往法国。在他的印象中,法国人优雅而自信。他们热爱自由,擅长思考,和中国人一样重视家庭和朋友,对美食、艺术和哲学有浓厚的兴趣,十分讲究生活品位。参观凡尔赛宫时,源湶被金碧辉煌的宫殿和精美雅致的园林所震撼,并留意到其中有不少中国文化元素:华丽的房间里装饰着中国风的壁纸、家具和瓷器摆件,花园中点缀着造型独特的亭台,体现了对中式园林艺术的借鉴。这些细节诉说着历史上中法文化交流的佳话。

一次偶然机会,源湶在社交媒体上了解到“云游故宫·凡尔赛宫”AI绘画大赛的信息,便决定参加。“AI绘画是一种新兴的艺术表现形式,为艺术创作提供了无限可能。参加这次活动,可以用现代科技重新诠释传统文化,同时也是向我热爱的中法文化致敬。”源湶说。

他选取故宫的甪端和凡尔赛宫中常见的小天使雕像作为画面主体。甪端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兽,据说能够日行一万八千里,通四方语言。源湶曾带孩子观看故宫博物院原创儿童剧《甪端》,剧中的甪端既威武又充满童趣,极富艺术感染力。“甪端和小天使是东西方文化的典型象征。二者的相遇与对视,展现了两种文明相互尊重与欣赏的美好画面,寄托了对中法未来更深层次文化交流的期盼,寓意着友谊在彼此理解与合作中长久绽放。”源湶说。

据介绍,整个创作过程历时1个多月,经历了近百次调整与优化。在创作中,源湶借鉴了摄影艺术的诸多手法,如虚化背景,营造浅景深效果,使主体更鲜明;用柔和的色调模拟清晨或黄昏的自然光效,突出雕塑的质感;采用黄金分割构图法,将小天使与甪端放在视觉焦点位置,使得画面结构均衡、和谐。

源湶认为,中法文化交流对世界文明创新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两国在建筑、艺术和思想领域的互相影响带来了丰富的文化成果,“我希望这种跨文化的对话与合作能不断深化,为全球文明进步贡献更多智慧与灵感”。

中法混血男孩罗雨果——

与中国古琴美好相遇

上半年,得知“云游故宫·凡尔赛宫”AI绘画大赛启动作品征集的消息,8岁半的中法混血男孩罗雨果尝试用AI绘画的形式,画下自己心中期待已久的一个画面:春日的故宫里,红墙黄瓦,春花烂漫,一个小男孩身着一袭蓝色汉服,坐在石阶上抚弄古琴,神情陶醉。

“我希望有一天能够带着自己心爱的古琴回到北京,在古色古香的故宫内弹奏。”罗雨果说,正是怀揣这个美好的心愿,他创作了这幅名为《琴韵春风 梦回古都》的AI绘画作品,并获得此次比赛的一等奖。

罗雨果生活在法国里昂,学习古琴已近两年。他与古琴的故事始于一次中国书法课上的邂逅——

罗雨果的妈妈罗坚是一名旅法华侨,2013年在里昂创办了法国小熊猫学校,致力于推广中文教育,促进中法文化交流。罗雨果从小跟着妈妈在小熊猫学校学习中文和中国文化。2023年初,在小熊猫学校的一节中国书法课上,罗坚邀请一位华人古琴老师在教室里弹奏古琴,带孩子们感受琴声伴墨香的中国风雅。现场,空灵的琴声深深吸引了罗雨果,他在老师的指点下第一次尝试拨弹琴弦,一下子入了迷。

“当老师介绍古琴来自中国,拥有数千年历史时,雨果特别兴奋,他觉得这门乐器太酷了,当场决定跟随老师学习古琴。”罗坚感叹道,古琴对罗雨果仿佛具有一种神奇的力量。日常学琴不免枯燥,但罗雨果坚持至今,浓厚的兴趣始终没有消减。每当坐到古琴前,这个平日里活泼调皮的小男孩就格外安静。有时,罗坚会在家播放《高山流水》等古琴名曲,罗雨果总是听得津津有味。

经过近两年学习,罗雨果不仅基本掌握了古琴的指法,还能看懂古琴减字谱。今年初,他拥有了自己的第一把古琴。这把从中国漂洋过海而来的古琴,成为罗雨果最珍爱的物件,每次有法国朋友来家里做客,他都会自豪地拿出琴来展示。而弹奏一首完整的曲子,让更多人领略到古琴之美,则成为罗雨果努力练琴的动力。

前阵子,罗雨果练完琴后对罗坚说:“妈妈,下次回北京,我一定要背着古琴去故宫打卡!”原来罗坚每年都会带罗雨果回北京探亲,他品尝过北京烤鸭,游览过天安门广场,可还没有去过故宫参观。但他看过许多故宫的照片,非常向往。此次参加“云游故宫·凡尔赛宫”AI绘画大赛的经历,让他更加迫切期待将画中的情景变为现实。

“或许是因为拥有一半中国血统,雨果对中国以及中国文化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罗坚说,在罗雨果眼中,与中国有关的一切都充满魅力。和别人介绍自己的时候,他常会俏皮地说:“我虽然外表长得像爸爸,黄头发、白皮肤,但我的‘瓤’和妈妈一样,是中国的。”对这名小男孩来说,中国并不是一个遥远的国家,而是他另一个美丽的故乡。

平常,只要有机会,罗坚会带着罗雨果参加各类传播中国文化、促进中法交流的活动。耳濡目染之下,这名中国文化的忠实小“粉丝”有了一个更大的心愿,那就是学好中文,长大后到中国上大学,将来做一名推动中法友好交流的使者。

法国留学生夏洛特——

明代瓷器与法国公鸡的创意融合

来自法国的夏洛特·让宁罗斯(Charlotte Jeanningros)就读于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不久前刚刚获得国际艺术博士学位。她创作的《明鸡》在本次“云游故宫·凡尔赛宫”AI绘画大赛中获得二等奖。

今年5月,夏洛特在网上关注到“云游故宫·凡尔赛宫”AI绘画大赛正在征集作品。夏洛特曾参观过凡尔赛宫和故宫,两座宫殿无论是建筑还是历史,都体现了各自文化的辉煌,让她印象深刻。“我告诉自己一定要参加这个比赛,因为不同文化的对话,是一个让人着迷的主题。”夏洛特说。

着手创作时,夏洛特希望将法国和中国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元素融合在一起。“公鸡是法国的象征之一,它不仅出现在教堂的屋顶上,还出现在足球衫上,有句话形容法国人‘骄傲得像只公鸡’;而在中国文化中,中国瓷器之美世界闻名,尤其是明代瓷器,因其独特的蓝色调而显得非常别致和具有辨识度。”夏洛特希望借助人工智能技术,以法国公鸡和中国明代瓷器的搭配,产生一种优雅且富有内涵的联系,让人们开拓思路,打破艺术的界限,并建立起传统与当代之间的关联。

出生于法国贝桑松的夏洛特,硕士毕业于法国第戎国立高等艺术学院。她在创作中关注个人与环境的关系,喜欢用影像记录自己在不同环境中的经历。

2017年,夏洛特获得在中国美术学院摄影专业交换学习的机会,第一次踏上中国的土地,并在浙江杭州学习、工作了5个月。“我所见到的中国环境,与我自幼成长的法国东部小村庄截然不同。法国东部小村庄的周围是群山、森林和河流,宁静与平和是它的主基调。而在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现代性与古老传统并存,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夏洛特说,从那时起,她就决定要在中国继续学习,以加深对中国文化和历史的了解。

硕士毕业后,夏洛特曾用几个月时间在东华大学学习中文,随后开始在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攻读博士学位。

读博期间,夏洛特参加了很多展览,为学校拍摄影像作品,还曾担任E-Art法国艺术学院联盟工作坊导师,教授“法国艺术实践”课程。其中很多活动都与中国文化相关,比如在一部关于中国非遗的短片中,夏洛特就拍摄制作了其中关于灯笼的部分。

“我目前正在准备一个法国和中国之间的艺术展,这个展览将于12月在杭州举办,我的一件作品会出现在其中。”夏洛特分享了最近的工作计划。

“在法国学习时,我主要集中于文化、传统和文化认同的相关话题;来到中国后,我拓宽了自己的探索领域,也意识到不同国家之间文化的多样性与差异性。”夏洛特表示,希望未来还有更多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机会,“这些交流对双方都很重要,因为它可以让人通过另一种文化来审视自己的文化。法国和中国是老朋友,我相信在未来,两国将继续保持良好的合作与交流。”

90后“斜杠青年”王京川——

以文化镜像探索中西交流

来自重庆的小吃店主王京川创作的《故宫凡尔赛天空之境》创意独特,画面精美,在“云游故宫·凡尔赛宫”AI绘画大赛中获得二等奖。

1998年出生的王京川,是个不折不扣的“斜杠青年”。大学期间,他学习产品设计专业,接受了系统的设计教育和实践训练。出于对美食的喜爱,他又考取了咖啡、烘焙相关证书。毕业后,他并没有投身设计相关工作,而是和朋友一起自主创业,在重庆市开了一家小吃店。“这份工作虽然和我的专业不同,但它让我更深刻地体会到如何通过创意和努力为生活增添更多美好。”王京川说。

在用美食满足顾客味蕾的同时,王京川也没有放下对设计的热爱,经常尝试一些新的创作方式。今年,在社交平台上偶然看到“云游故宫·凡尔赛宫”AI绘画大赛的消息后,他立刻被这个融合了中外文化元素的比赛主题所吸引。“作为一名设计专业的学生,我一直对中外文化交流与碰撞很感兴趣。”王京川说,这次比赛不仅能将专业知识与个人兴趣相结合,也是一次深入了解中法文化的机会。

经过反复推敲,王京川确定了自己的创作理念“文化镜像”——通过故宫和凡尔赛宫的对比,来探索中法文化的交流。

在画作上半部分,他使用了故宫的建筑元素,展现中国传统建筑的宏伟与精致;主体色调选用群青色和蓝色,这两种颜色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宁静和深邃,搭配金色装饰,凸显了故宫的尊贵和庄重。画作下半部分描绘了凡尔赛宫的镜厅和相关建筑,通过镜厅中独特的金色装饰和几何图案,传达欧洲巴洛克风格的浪漫。镜面效果和水晶吊灯的设计不仅体现了凡尔赛宫的艺术特色,也通过视觉反射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和深度。

“两座古老宫殿上下呼应,互为镜像,象征了中法文化的交流互鉴。”王京川介绍,这两座宫殿虽然风格迥异,但都让他深刻体会到了中法两国文化的厚重,他希望让观众在欣赏画作的过程中感受到不同文化的美,并思考文化多样性带来的深远意义。

在创作过程中,“不断打磨”成了关键词,而这种对创意想法的迅速反馈与呈现也得益于AI赋能。“AI工具的出现是设计领域的一次革命。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快速生成参考资料,还能模拟不同的设计风格,极大地提升了效率。”王京川说,在这次创作中,他利用AI工具进行纹样生成和色彩搭配测试,因此不需要花太多精力在烦琐的基础工作上,从而能更加专注于创意本身。

“文化交流是增进了解、加深友谊的重要途径。”在王京川看来,中国文化崇尚庄重与和谐,法国文化追求浪漫与自由,两者各具特色,又相互补充。这次比赛不仅是一个展示创意的舞台,也让他深刻体会到不同文化交融碰撞所带来的魅力,“希望通过这类活动,让不同国家的年轻人更加了解和欣赏彼此的文化”。

责任编辑:王菲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