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17日,旬阳市棕溪初级中学150余名师生沿着蜿蜒的盘山公路走进“全国文明村”王院村,将思政课堂延伸至乡村振兴第一线。这场别开生面的“行走的思政课”,通过实地探访、情景体验、互动实践等创新形式,让学生在鲜活的社会大课堂中触摸信仰温度,汲取精神力量,书写新时代的青春答卷。
在奋斗史诗中寻找精神坐标。在王院村村史馆,师生们通过“印记”“奋斗”“榜样”“传承”“展望”五大主题展区,沉浸式感受这个秦巴山区贫困村的蝶变之路。当看到30年前村民自嘲的“人走山路猪坐轿”的老照片时,学生们真切体会到陈分新书记带领群众凿山开路的艰辛。在王院未来规划蓝图前,生动讲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这种将抽象理论转化为具象实践的教学方式,让乡村振兴从课本概念变成可触可感的奋斗图景。
在警示教育中筑牢思想防线。反邪教警示教育中心的“沉浸式解码”体验,成为思政课的重要一环。通过声光电技术还原的邪教骗人场景,志愿讲解员从“知邪”“辨邪”“防邪”“治邪”四个维度,揭示邪教组织精神控制的本质。当听到“筑牢思想防线需从文化中汲取力量”的讲解时,学生们在“志愿反邪签名电子簿”前依次写上自己的名字。这种将法治教育与传统文化、红色基因相结合的方式,使“国家安全观”从口号转化为守护家国的自觉行动。
在红色舞台上激活信仰基因。大型汉调二黄现代歌舞剧《一位母亲的遗言》,将1941年“旬阳惨案”的历史场景转化为震撼人心的艺术表达。当李兆众烈士在舞台上高呼“为了新中国,前进!”时,剧场内响起此起彼伏的抽泣声。学生唐乐乐在观后感中写道:“血色长衫飘落的瞬间,我触摸到了教科书里凝固的信仰温度。”这种将历史记忆转化为情感共鸣的创新形式,实现了红色基因从文本记忆到价值认同的升华。
在履职实践中感悟初心使命。作为连任三届的全国人大代表,陈分新用16次进京履职的生动实践,为学生们上了一堂“连接党心民意”的思政课。当听到他十年呼吁促成棕溪汉江大桥通车、连续五年推动生态补偿机制落地的履职故事时,学生们在展柜前久久驻足。这种将基层治理实践与国家战略相结合的真实实例就在眼前,“人民代表为人民”誓言的不再是遥远的回响。
在知行合一中培育时代新人。这场跨越时空的研学之旅,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深度融合:村史馆的奋斗史诗是“行走的教材”,警示教育的鲜活案例是“现实的教案”,红色舞台的艺术呈现是“生动的教法”,代表履职的实践轨迹是“榜样的力量”。当少年们站在王院村口眺望青山绿水,当反邪教签名化作守护家国的庄严承诺,为中华民族复兴而努力读书的理想信念已悄然生根发芽。
“要让思政课走出教室、走进社会,在实践中深化理论认知。学生才能在触摸历史、感知时代中,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学校负责人感慨地说道。(唐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