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候思宇)为深入推动“无废城市”建设,全面展示陕西省“无废”工作成果,3月28日,“国际无废日”陕西主场活动在西安汉城湖畔举行。本次活动以“无废时尚 美丽陕西”为主题,通过成果展示、论坛交流、互动体验等形式,全面呈现全省“无废城市”建设成效,倡导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省生态环境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姚晓军出席活动并讲话,西安市未央区政府相关领导致辞,省“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联席会议制度成员单位代表,省生态环境厅直系统代表,西安市生态环境局、咸阳市生态环境局、西安市未央区、神木市政府,省内大型企业等单位参加活动。
2022年联合国第七十七届会议宣布每年的3月30日为“国际零废物日”(国内一般称为“国际无废日”),旨在促进可持续消费和生产模式,支持社会向循环经济转变,有助于减少污染、缓解气候危机、保护生物多样性、加强粮食安全和改善人类健康。目前“无废”理念已成为国际社会建设美丽世界的普遍共识,“无废城市”建设是中央深改委专题部署推动的重点工作,也是加强固体废物综合治理、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篇章,更是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抓手。
姚晓军在讲话中指出,近三年来,陕西省以“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为核心,统筹城市发展与固体废物管理,扎实推进西安、咸阳、神木市“无废城市”建设,探索“无废”实践,传播“无废”文化,讲好“无废”故事,陕西省“无废城市”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全省大力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198家、绿色工业园区10个。积极探索煤矸石、粉煤灰等煤基固废规模化资源化利用新途径,实施神木市煤基固废处置协同生态修复示范试点。推行农业绿色生产,全省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5.05%、地膜处置率达到83%以上、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0%以上。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保持100%。推动建筑垃圾综合利用,全省现有建筑垃圾综合利用场62座,年处理能力4758.42万吨。加强危险废物环境监管,西北区域危险废物环境风险防控技术中心落户陕西,西安、咸阳建立危险废物协同处置联动工作机制。创新打造全民参与方式,发布“无废城市”建设Logo,构建全方位宣教体系,创建“无废细胞”800余个,陕西三个案例成功入选巴塞尔公约亚太区域中心公布2023年“无废城市”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典型案例,“无废”行动正在三秦大地生根发芽、蓬勃生长。
活动现场设置了西安、咸阳、神木三个“无废城市”展馆,集中展示各地在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生活垃圾分类、再生资源回收等领域的创新举措和典型案例。其中,西安市展馆围绕工业、农业、生活、建筑、危废五大领域,通过宣传展板、先进工艺介绍、再生(利用)产品展示了无废成果。咸阳市展馆展示了垃圾资源化利用先进技术、生活垃圾焚烧发电、有害垃圾贮存、家电拆解的过程及产物如何综合利用等内容。神木市展馆分享了建设管理平台、煤基固废协同生态修复项目、管理办法与技术标准,固废利用为生态修复提供技术支撑。同步展示了国内首个"无废街区——海螺湾商业街区样板情况,以及编制的"无废城市"中小学教育读本等实践经验。
此外,活动现场还设立了“无废论坛”和“无废互动区”。论坛环节,来自政府、企业、高校、专业机构的专家围绕“无废城市”政策、技术路径及公众参与等议题展开深入探讨;互动区则通过趣味互动、环保手工制作等形式,吸引市民参与,传播“无废”理念。
本次主场活动共有来自全省各部门各地各行业的100名代表参加,涵盖政府监管部门、银行、企业、学校、社会组织及志愿者等。陕西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广泛凝聚“无废”共识,全方位提升公众对“无废城市”建设的认识度与参与度,推进“无废城市”高质量建设,为建设美丽陕西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