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鳌近零碳示范区”启动运行一年来,节能减排成效显著,达到了“国际一流、国内领先”水平,为全球“零碳标准”提供了“中国答案”。图为博鳌零碳示范区内,建有光伏发电设备的停车场。
新华社记者 蒲晓旭摄
梅赛德斯-奔驰集团董事会主席康林松(中)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5年年会上与嘉宾交流。
新华社记者 李 鑫摄
3月27日,在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上,与会嘉宾与一款加速T1机器人握手。
新华社记者 张晨霖摄
“你好,北京!”3月22日,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库克在微博上发出问候,这是他近5个月内第三次来到中国。
3月23日至24日,多名外企高管齐聚北京,参加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5年年会。3月25日至28日博鳌亚洲论坛,又迎来阿斯利康、泰国正大等一批外企的高管。3月27日至31日,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在北京举行,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嘉宾深入交流、洽谈合作。同期,波音、康宁等外企高管密集到访商务部,三星电子和高通等高管参观中国新能源汽车工厂。
外企高管密集来华,参加论坛、参观工厂、洽谈合作,用行动传递着对中国市场的信心。不少高管表示,“投资中国=赢得未来”。
对中国超大规模市场有信心、有兴趣
今年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共有来自21个国家的86位跨国企业的正式代表出席,首次参会的跨国企业数量创新高达到17家。
“这是我首次参加中国发展高层论坛,感受到了中国坚定开放合作的决心和共享发展机遇的诚意。”泰国天丝集团首席执行官许馨雄表示,在全球经济不稳定的当下,中国正以实际行动践行高水平对外开放承诺,为各国企业提供广阔市场与合作机遇。天丝集团将持续深化在华投资布局,推出更多贴合中国市场需求的产品,共享中国发展红利。
外企高管密集来华,体现了跨国公司对中国超大规模市场的信心。
来自美国的泰佩思琦集团,旗下有多个国际知名时尚品牌,中国政府提振消费的多项举措让他们备受鼓舞。集团首席执行官高乔安表示:“我们在中国看到了多元化的投资机会。我们会继续加大在实体零售方面的投入,计划在2025年底前在中国市场新开100家门店。中国市场的数字化进程非常迅速,我们也将持续在数字化领域发力,全面提升数字化运营能力。”
看数据,中国近年来一直是外商投资的高地。截至2024年底,外商累计在华投资设立企业近124万家,实际使用外资20.6万亿元人民币。去年中国新设立的外资企业近6万家,同比增长9.9%。
在外企高管的日程安排中,不乏与中国企业的深度交流,展现出对中国市场真心实意的兴趣。
登景山、逛胡同,库克在视察苹果门店的同时深度体验北京风情。瑞士昂跑公司联合首席执行官马丁·霍夫曼坐游轮欣赏上海夜景,与多家运动企业负责人畅谈寻觅商机。3月24日,三星电子会长李在镕参观比亚迪深圳总部,几天前,他刚与高通公司总裁一同访问了小米汽车工厂。
亚洲开发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朴之水在参加博鳌亚洲论坛期间表示,中国在全球创新中发挥了非常积极的作用,推动更多亚洲地区国家更快利用新技术、新能源,有效降低发展成本,支持经济快速增长。不少国家都对中国究竟如何取得今天的成就感兴趣,愿意向中国学习在扶贫减贫、保持经济增长活力等方面的经验。
作为全球领先的专业服务机构之一,安永积极探索“人工智能+”带动产业升级,推动新技术与新应用融合发展,助力中资企业“走出去”和外资企业“走进来”。安永中国主席、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陈凯表示:“中国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稳健的经济增长和对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承诺,将进一步巩固其作为全球投资热土的地位。”
“看多”“看涨”的同时优化投资结构
商务部数据显示,2025年1—2月,中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7574家,同比增长5.8%。全球投资机构纷纷调高对中国市场评级,“看多”“看涨”中国市场是众多外企的共识。
“近年来,中国政府不断完善营商环境,尤其是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中国政府通过一系列举措,包括不断完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推动部门区域协作、深化国际合作等,为企业的权益保障筑起了坚固屏障,大大增强了我们在中国持续投资、深入发展的信心。”许馨雄表示,近5年来,天丝集团在华投资累计已达43.6亿元人民币。未来,集团将持续扩大投资,与中国合作伙伴携手共进。
从近期外企投资动态来看,持续优化投资结构是大趋势。商务部数据显示,今年前2个月,电子商务服务业、生物药品制造业、智能消费设备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分别增长33.5%、22.9%和40.7%。
随着中国居民对健康的关注度日益提升,医药健康市场迎来更多关注。跨国药企阿斯利康近日宣布了一项25亿美元的投资计划,将用于在北京新建全球战略研发中心以及拓展生物科技创新合作与本地化生产。“这将是阿斯利康在华第二个、在全球第六个全球战略研发中心,也意味着阿斯利康将在中国拥有与美国和欧洲相同数量的全球战略研发中心。”阿斯利康全球首席执行官苏博科表示,新中心将助力阿斯利康与中国的优秀人才建立更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推动人工智能在医药领域的发展。
中国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吸引了众多跨国企业来华投资。3月24日,库克宣布在中国启动新一期清洁能源基金。目前,苹果公司在中国的供应链已有2/3使用可再生能源。新基金将进一步助力苹果在2030年实现100%可再生能源运营的目标。据了解,苹果公司及其供应商于2018年推出首个中国清洁能源基金,目前已在中国14个省份新建超过1千兆瓦的风能和太阳能项目。
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展现出的蓬勃活力,为跨国企业提供了合作机遇。3月25日,宝马集团宣布在中国启动360度全链AI战略。该战略以赋能数字化生产运营为基础,提升全场景用户智能体验为中心,促进研发领域的开放创新为支点,旨在塑造宝马在人工智能时代的长期竞争优势。据了解,2026年宝马首款国产新世代车型将搭载AI大语言模型和AI智能体,实现拟人化沟通、多智能体协同及开放生态整合。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表示:“在中国,AI在生产方面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应用场景,我们沈阳的生产基地已使用了超过200种不同的AI应用。可以说,中国是我们推进技术创新、快速将创新成果应用到产品中的理想之地。”
科技创新是中国“磁力”的重要来源
外资何以持续看好中国市场?一方面,是对中国超大规模的市场、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充满信心;另一方面,则是渴望从中国浓厚的创新研发氛围中获取灵感,科技创新已经成为中国“磁力”的重要来源。
进入2025年,中国创新领域亮点不断,DeepSeek大模型、宇树科技机器人等出圈产品,刷新了世界对中国科技创新能力的认识。
梅赛德斯-奔驰集团股份公司董事会主席康林松表示:“科技始终是推动增长的关键驱动力,中国人民热爱创新,有巨大发展潜力。我们来到中国,和这里的工程师共同开发适合中国市场的产品,而这些在中国诞生的创新成果不仅用于中国,还将应用于全世界。”
毕马威中国近期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中国创新生态系统在跨国企业全球战略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在全球战略中融入中国创新体系,被跨国企业视为其提升竞争力的重要驱动力。“在超大规模市场、完整的产业链等传统吸引力之外,‘中国创新’正成为跨国公司投资中国的‘新’引力。”毕马威中国候任主席邹俊表示。
创新的不凡表现,更吸引多个外资机构和投资人增持中国债券、股票等资产。美国高盛集团最新报告提到,越来越多的海外投资机构开始考虑增持中国股票。花旗分析师在近期报告中将中国股市评级从“中性”上调为“增持”。邹俊表示,这背后是科技创新驱动中国资产重估。随着中国人工智能等领域不断实现新突破,以及国家对科技创新的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加大,越来越多海外投资机构开始考虑增持中国股票等资产。中国的科技领域不仅有非常好的发展土壤,还有庞大的企业和消费者群体,这些都是持续推动科技创新的源动力,也是全球机构投资者近期对中国资产、科技资产关注度提升的主要原因。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鼓励外商投资。鼓励外国投资者扩大再投资,支持参与产业链上下游配套协作。持续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让外资企业更好发展。
今年2月,商务部副部长兼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凌激带队“走出去”,到日本东京和大阪举行“投资中国”外资政策说明会,受到日资企业的广泛欢迎。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咏前表示,下一步,还将筹备赴欧洲、美国、韩国、新加坡、中东等重点和新兴引资来源地,开展“投资中国”系列主题活动。
“与中国同行就是与机遇同行。中国通过实施科技自立自强战略,正在发展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结合超大规模市场和高水平对外开放政策,繁荣发展的中国将不断为世界经济注入确定性。”邹俊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