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回到顶部

向新向绿 聚链成势——商洛市持续推动重点项目建设“加速跑”

2025-04-18 09:06:18 来源:西北在线

山阳高新区一角(王江波 摄)

在秦岭腹地,一座以生态为底色、以项目为引擎的城市正加速崛起。

近年来,商洛市以建设中国康养之都为总目标,优化营商环境、狠抓项目建设,切实提高高质量项目建设质效。2024年全年投资增长15%,增速位居全省第一,交出了亮眼的答卷。

商洛电厂二期、比亚迪240万车付气体发生器等121个省市重点项目加快实施;

陕西锌业锌基合金等38个项目建成投用;

西十、西康高铁及洛卢高速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有序推进;

高铁商洛西站、山阳站、漫川关站、镇安西站顺利封顶……

一个个新项目、好项目、大项目正在这座山城落地开花。

“软环境”成“硬实力”

“原本要跑多个部门,耗时近一个月的审批流程,现在3天就办完了。”前来办理达仁镇标准化茶叶精制厂及茶叶综合交易市场项目的业务人员毛浓槐高兴地说。

4月2日至9日,镇安县发改局联合县委政法委和县自然资源局、文旅局、统计局、审批局、生态环境局等部门开展全县“集中审批周”活动,为43个重点建设项目及50个前期推进项目提供全流程审批服务。

为此,镇安县发改局设立“一站式”审批专区,开辟“绿色通道”,对重点项目实行“容缺受理+承诺制”审批。各部门业务骨干现场办公,对申报材料齐全的项目实行“即来即审、即审即批”。

针对土地、文勘等高频难点事项,镇安县自然资源局、文旅局分别成立专项工作组,建立“清单式”交办台账。其间,共协调推进49项手续办理,为当地重大项目落地建设按下“加速键”。

“通过分类交办机制,我们将用地预审等环节纳入‘绿色通道’,审批效率提升60%。”镇安县自然资源局干部王鹏介绍。

好的营商环境就像阳光、水和空气。营造一流营商环境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关键一环。

“在项目洽谈过程中,商洛高新区在各个服务场景中,处处体现‘园区企业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帮助我们注册了新公司,积极对接相关金融机构为我们争取到基金支持。”西安领充创享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生态合作部部长周琪说。

作为商洛市工业经济的主战场,商洛高新区创新招商方式方法,探索建立“园区企业招商联合体”理念,与金盾、众鑫、君威等企业达成利用企业闲置厂房开展联合招商的合作意向,不断提升商洛高新区招商引资的吸引力。

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

今年一季度,商洛经营主体增速实现“开门红”,截至3月24日,新登记经营主体4709户,增速11.61%,累计经营主体达15.84万户,同比增长5.75%,增速居全省首位。

这并非商洛市经营主体增速第一次位居全省首位。2024年,商洛市新增经营主体1.97万户,同比增长5.69%,增速也居全省第一。

“含绿量”成“含金量”

在商洛市商州区三岔河镇黄鱼沟村,通过数字赋能,渔业发展有“智”更有“质”。

作为全市首个智慧渔业工厂,投资3500万元建成的三岔河镇冷水鱼智慧渔业工厂项目引进国内设施渔业领域最先进的鱼菜共生4.0智慧养殖系统,成为商洛加快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范例。

“4.0智慧养殖系统是将循环水养殖与无土栽培水耕种植两种技术,通过生态智能设计,实现鱼菜共生,让动物、植物、微生物三者达到一种和谐的生态平衡。”国渔三岔河水产养殖示范园负责人赵海蒙介绍。

智慧渔业工厂实现了养鱼不换水、种菜不施肥、尾水零排放,形成绿色循环低碳的生态共生养殖系统,推动冷水鱼产业绿色发展。

“我们还以5G信息传输、海量数据处理、人工智能决策分析等数字技术为支撑,通过八大系统构建无人自动化工厂,实现人力难以企及的敏捷反馈、精准分析、高效决策、自动执行,养殖密度和产量远远高于传统循环水养殖。”赵海蒙说。

在追新逐绿的路上,商洛不断刷新“进度条”。

纵观清洁能源领域,2024年商洛实现突破性布局:镇安月河抽蓄电站全面投产,实现了陕西省调节性电源的新突破;山阳色河、丹凤鱼岭、柞水曹坪等抽水蓄能项目加速推进……这些秦岭里的“绿色充电宝”为商洛打造“全国蓄能储能产业基地”奠定了基石。

以“智”赋能、以“新”引领、向“绿”而行,是商洛重点项目建设的整体特点。

尤其去年以来,商洛市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积极培育新产业新业态,形成了以新材料、绿色食品和健康医药、电子信息及智能制造、新能源及储能、康养旅游等为主导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全链条”成“强引擎”

4月14日,山阳电子信息产业园陕西迈思普电气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成排的机器在工人的操作下飞速运转。

“我们是山阳县从东莞引进的延链强链项目,总投资5.5亿元,建设工业及消费电源生产线62条,60%的产品出口欧美、日韩等地,带动就业800多人。”公司经理王建军自豪地说。

距离不远处,陕西砺冰拉米拉热能技术有限公司车间内,一条全自动化焊接生产线上,机器人正有条不紊地焊接公司最新研制的高性能碳纤维复合材料。

“我们之所以落户,主要是山阳的电子信息及智能制造已经形成集群优势,在这里可以找到同样研究生产高性能碳纤维复合材料的上下游企业来合作。”公司总经理胡炜说。

近年来,山阳县围绕电子信息及智能制造产业,积极开展“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16家电子信息企业正常生产,电源制造、触控显示、智能家居和高性能碳纤维复合材料生产应用“四条产品链”初步成形。

从一个重点项目,到一条产业链,再到一个产业园区,山阳县围绕电子信息及智能制造产业从无到有,“滚雪球”效应的背后“链式理念”的升级在山阳高新区得到了生动的诠释。

在商南县年产10万吨高纯工业硅项目现场,项目建设如火如荼。

作为战略性新材料,高纯工业硅是有机硅、合金及半导体等行业的重要原料,也是光伏产业的核心材料,被称为“现代工业的粮食”,由硅矿石提纯而来,含有极少量的杂质,硅含量在99.9%至99.999%。

“为了做大做强硅产业链,我们谋划了年产10万吨高纯工业硅项目。”中剑实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蔡华宪介绍。

如今,年产10万吨高纯工业硅项目所在的商南县硅科技产业园正在加快建设,为建成光伏全产业链奠定基础。该园区着力打造“硅石—高纯硅—太阳能级多晶硅—铸锭切片—太阳能电池—光伏组件—分布式光伏发电”光伏全产业链。

近年来,商洛市全面发力重点产业链群,引进了一批补链延链强链项目落户,促进项目集成、企业集聚、产业集群,以高质量项目推动众多产业实现更多“从0到1”“从1到N”的新突破,培育出新质向上、欣欣向荣的产业森林,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实体经济支撑。 (王佳伟 李小龙)

责任编辑:郑艳妮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