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回到顶部

延长油田吴起采油厂:以“硬担当”冲刺“硬过半”

2025-06-28 09:00:53 来源:西北在线

6月的陕北高原,烈日高悬。从井场到中控室,从新员工到技术骨干,延长油田吴起采油厂7000多石油人紧扣安全、产量、成本“三件大事”,用汗水与智慧,书写着扩油上产的精彩答卷。该厂一线生产单位开启攻坚“硬过半”模式,井场搭建、抽油机安装调试等工作紧锣密鼓,创下二季度投产新纪录。截至目前,该厂累计投产新井239口,原油生产118万吨,完成上半年任务的95.6%,“硬过半”目标实现在即。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8e62ff4217187ad1d86f2f1a6b00d56.jpg

为了抢时效,吴起采油厂施工队创新“井工厂 + 三班倒”模式,工人轮班不停歇。王伟/摄

“这口井日产油8吨,咱们一定要多操点心,确保管线安全,每一滴油都颗粒归仓。”凌晨4点,吴起采油厂铁边城采油队35-18工作站,同鸿的声音在空旷的井场格外清晰。 

像这样的“午夜守护”,吴起采油厂每天都在上演。铁边城采油队实行“网格化包井”制度,280余名采油工如同细密的网丝,覆盖1300余口油井,开展“地毯式巡检”。采油工王海军责的片区有16口井,他给自己定了“三查三看”规矩:查设备,看运转是否异常;查管线,看有无渗漏;查油井,看产量是否稳定。哪口井易出故障、哪段管线易冻堵……每口井的“健康档案”他都烂熟于心、精准预判。在他们的不懈努力下,该采油队设备故障率降低了12%,那些曾被视为“难点”的油井,如今成了稳定的“增长点”。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13b897d6f17496094dbabc7a8e91892.jpg

吴起采油厂水平井钻井平台上,钻机24小时轰鸣,仿佛永不疲倦的“钢铁战士”。王伟/摄

“1号注水站注水井压力异常,立即通知采油队核查。”在吴起采油厂生产调度中心调度员盯着屏幕,迅速发出指令。这是该厂第四轮三年精细注水工程实施的日常场景,数智化转型正重塑生产流程。

在注水项目现场,智能监测设备像“神经末梢”般覆盖着井场。“以前调注水,得人工跑遍所有井,现在通过这个数字化平台,坐在中控室就能精准控制每口井的注水量、压力等参数。”该厂生产运行科负责人冯志军点开数据曲线,“你看,这口井的注水效率提升了20%,每年能减少无效作业成本超百万元。”经过前三轮精细注水,采收率从18.64%提升至19.62%,相当于新增可采储量580多万吨。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e399c7e21dfe737dba0df1ff2348b9f.jpg

吴起采油厂铁边城采油队35-18工作站新井投产现场摄影人。王伟/摄

新井建设现场,火热氛围与井场的高温相融。水平井钻井平台上,钻机24小时轰鸣。为了抢时效,施工队创新“井工厂 + 三班倒”模式,工人轮班不停歇。“早一天投产,就能早一天贡献产量!”产建项目部综合管理室负责人齐宏鹏坚定地说。上半年,吴采新井贡献率达15%,这些新生的“血液”,正为产量冲刺注入强劲动力。

“老井挖潜不是蛮干,是用科技给油田‘焕新’。以前不少老井都快成‘死井’了,现在通过智能设备剖析注水水质、地层动态,结合数值模型优化注水参数,‘沉睡’的原油重新流动。”勘探开发研究所人员陈刚介绍说。通过“细化选井选层、优化措施工艺、注重过程控制”措施体系,让低产低效井“脱贫致富”, 长停井“枯木逢春”,今年以来,通过完善注采对应、低产低效井治理累计实施538井次,单井日增油1.5吨,累计增油5.25万吨,继续为油田产量贡献力量。(张萍 王伟)

责任编辑:郑艳妮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