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12时36分,随着10千伏164色河线郑家院支线09号杆倾斜杆校正、08号-09号弧垂调整工作顺利完成,标志着2024年因特大水灾造成山阳县电网设备损毁的所有缺陷消缺工作全部完成。
去年“7.19”“7.30”两次洪水如凶猛巨兽,对山阳县电力设施造成沉重打击。洪水肆虐之处,电杆倒伏、线路断裂、变压器受损,大面积停电的同时,更为后续供电安全埋下诸多隐患。水灾过后,国网山阳县供电公司以治本攻坚为核心,举全公司之力,耗时11个月打响隐患治理攻坚战,全力守护群众用电安全。
精准排查,摸清隐患“底数”
水患稍缓,该公司主要负责人在水灾隐患排查治理会议上强调:“因抢险救灾时间紧,遗留的安全隐患较多,我们要扎实开展灾后设备隐患排查,尽早消除隐患,提升供电可靠性,让用户用上安全放心电。”会后,公司印发《关于加强灾后隐患排查治理的通知》,领导班子成员分片包抓,奔赴基层一线,对配电线路、设备展开全方位、地毯式排查。在小河口镇,洪水冲刷致使部分电杆基础松动,倾斜程度远超安全标准;银花镇内,洪水浸泡导致线路绝缘外皮破损,漏电风险高悬。部分临时恢复线路供电不可靠,出现不同程度安全隐患。为确保排查全面无死角,经各运维单位细致排查,两次水灾累计遗留隐患65处,为后续攻坚治理工作筑牢数据根基。
靶向施策,全力攻坚隐患
“隐患清单既是问题台账,更是攻坚任务书。”该公司围绕排查出的隐患,建立台账,明确责任主体与完成时限,以破釜沉舟之势向隐患“宣战”。针对基础松动的电杆,通过加装加固底盘、增设拉线等措施增强稳定性。对受损线路,果断更换,确保线路安全运行。在板岩镇偏远山村,洪水冲毁道路,物资运输受阻,抢修人员不畏艰难,肩扛手抬将电杆、导线等物资运送至施工现场,争分夺秒推进抢修工作。凭借坚定决心与顽强毅力,该公司成功完成65处隐患治理,修复10千伏线路11.2公里,更换配变25台,以实际行动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
长效治理,巩固攻坚成果
治本攻坚绝非一役之功,唯有构建长效机制,方能长治久安。该公司将强化与气象、水利等部门联动,实时掌握雨情、水情动态,提前做好预警防范。加大电力设施巡检力度,确保隐患早发现、早处置。不断完善应急预案,常态化开展应急演练,提升突发灾害应对能力。同时,深入受灾村镇开展安全用电宣传,普及安全用电知识,增强群众安全用电意识,从源头上减少因用户不当用电引发的安全事故。
“水灾时,我们看到供电所电工不怕热不怕累,抢着时间给我们恢复供电,现在又来为村上已恢复的线路进行检查,加装拉线保护管,用电更安全了,我们心里更踏实了!”山阳县小河口镇上马山村村民张振余感慨地说道。
这场聚焦治本攻坚的电力保卫战,不仅修复加固了受损电力设施,更织密织牢了群众用电安全防护网。随着一处处隐患被消除,山阳电网愈发稳固,为县域经济发展和群众美好生活提供了坚实可靠的电力支撑,让光明与温暖持续照亮每一个角落。(通讯员 王懿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