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魏亚丽 蒋瑞岩)8月6日,傍晚时分的勉县元墩镇清明村,蝉鸣渐歇,在白日的喧嚣告一段落后,一处农家院坝里显得格外热闹,几张小板凳围成一圈,镇村干部和村民们摇着蒲扇、拉着家常,一场“院坝说事会”正开得热火朝天。
“最近可能有大雨,大家要注意防范”“村里的茶叶产业咋样提质增产”……院坝会上,镇村干部围绕防汛减灾、医疗保险、产业发展、野生动植物保护等民生热点,用大白话解读政策,用身边事阐释“道理”。
从“出门打工交通补贴咋申报”到“手机上咋缴医保养老”,从“村口路该修宽点”到“建议办个农技培训班”,从了解政策到促进发展,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争相发言,镇村干部带着笔记本认真记录,能当场解决的立即拍板,需跟进的建立责任清单,明确时限。通过院坝会,让群众从村级事务的“旁观者”变身“主人翁”,不仅打通了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更凝聚起干群同心的治理合力。
这样的场景,如今在元墩镇已是常态。截至目前,21场院坝会吸引了2300多名群众参与,收集到产业发展、民生保障等方面建议6条,排查化解矛盾纠纷5起。院坝里的笑声、笔尖的沙沙声、共识的碰撞声,正汇聚成乡村振兴的生动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