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柞水县凤凰镇因镇东有凤凰山而得名,亦称凤凰古镇,柞水县法院凤镇法庭便坐落于凤凰山下社川河河畔。凤镇法庭距柞水县城45公里,辖3镇4社区24村,辖区面积560平方公里,辖区人口5万余人。
近年来,凤镇法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巡回审判为核心抓手与特色品牌,创新构建“辖区巡回排查、下堂巡回调查、上门巡回解纷”的特色工作模式,自觉融入基层社会治理格局,推动司法力量向基层延伸、解纷关口向源头前移,让法徽在田间地头闪耀,让司法温暖浸润秦岭山乡。“国徽背在肩头,百姓放在心头”,这句质朴的承诺,是柞水法院凤镇法庭全体干警践行司法为民宗旨的生动注脚。凤镇法庭先后被评为“全省优秀人民法庭”“五好人民法庭”“人民满意的政法单位”,被授予集体三等功。
辖区巡回排查:风险预警“治未病” 把矛盾消弭在萌芽
“贾法官,谢谢你费心费力解决我们邻里之间的矛盾,不然我就要请律师上你们那儿告他去……”8月9日,达成调解协议后,姜某在社区调解室向凤镇法庭庭长贾伟表达了感谢。
原来,吕某与姜某系邻里关系,姜某日常出行需经过吕某的门口。但吕某在院内安装大门后,使得公共的通道被堵住,姜某通行受阻,双方因此发生纠纷。今年7月,柞水法院凤镇法庭干警在凤镇街社区排查矛盾时,社区工作人员反映了这起相邻纠纷,干警当即表示,社区可以与法庭干警联合协商化解这起矛盾纠纷。8月9日,在法庭干警参与调解的见证下,双方成功达成和解,矛盾得以化解。
自从开展辖区巡回排查风险预警工作以来,凤镇法庭干警通过与群众面对面交流、走访相关单位、查阅资料等方式,全面了解辖区内存在的各类风险隐患,包括矛盾纠纷、人居安全隐患等。
在排查过程中,注重对风险的分析和评估,及时发现潜在的问题和不稳定因素。对于排查出的风险隐患,分门别类进行登记,并制定了相应的应对措施和解决方案。同时,积极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进风险隐患的化解工作。
在柞水县曹坪镇的排查中,贾伟发现陈某与王某因义务帮工受伤产生纠纷。为了及时化解矛盾,干警联合双方都熟识的村委会老干部,组织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最终成功解决了纠纷,维护了当地的和谐稳定。
“宁可多走十里路,不让矛盾藏半步”,这是凤镇法庭开展辖区巡回排查的工作准则。
凤镇法庭还将排查与普法相结合,在走访中发放法律手册、开展“微宣讲”,用村民听得懂的语言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法律知识,既解答群众的法律咨询,更引导大家“遇事找法、办事依法”,从思想根源上减少矛盾滋生。
下堂巡回调查:一线取证“破僵局” 让公平经得起检验
“现在法官到现场开庭调查事实,事情经过一目了然,大家心里都有数了。”3月28日,贾伟在勘察案件现场时,原告党某对旁观的村民肯定地说。
家住杏坪社区的党某与王某系邻居,两家曾因公用的排水渠发生过纠纷,经社区调解,达成了一致意见,矛盾本该就此化解。但党某称近几年王某在屋旁用空心砖砌了0.6米高的过道,影响正常排水,威胁房屋安全,便诉至柞水法院。
为破解“口头争议多、书面证据少”的困局,贾伟带领审判团队、人民陪审员、调解员、村干部组成联合工作组,实地丈量,精准勘察,收集到大量有价值的线索。随后,对这些线索进行梳理、分析和核实,最终形成了完整的证据链。这些一线获取的证据,帮助法官依法作出了公正的判决,双方当事人均表示服判息诉。
这是凤镇法庭开展巡回审判、一线取证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为了破解一些疑难复杂案件的僵局,确保司法公正,凤镇法庭积极推行巡回审判、一线调查机制。干警们走出法庭,深入田间地头、工厂社区,将司法服务送到群众身边。他们不畏艰辛,用脚步丈量着公平正义的宽度和深度,用真诚赢得了群众的信任。
在巡回调查过程中,干警们不仅解决了案件的证据难题,还积极向群众普及法律知识,化解许多农村地区相邻纠纷说不清道不明,书面证据不足的“罗生门”类案件。这种“接地气”的工作方式,让群众感受到司法的温度,也让公平正义更加可感可及。
上门巡回解纷:法理乡情“双治愈” 让司法更有温度
“我们都是邻居,这次凤镇法庭来家门口开庭,对我和被告之间的纠纷进行处理,化解了我们邻里之间的矛盾隔阂,太感谢你们了。”6月19日,鲁某对贾伟感激地说。
鲁某与程某系曹坪镇沙岭村村民,二人因生活琐事发生口角,并产生肢体冲突,造成双方不同程度受伤。双方因赔偿未达成一致意见,鲁某提起诉讼后,程某也提起反诉。考虑到鲁某和程某居住地离法庭较远,出行不便,且二人均系同村村民,为了彻底化解邻里间的矛盾,贾伟遂将法庭搬到两家门口。
庭审前,贾伟向当事人及群众宣讲了法庭纪律及相关权利义务;庭审中,组织当事人陈述诉求、答辩、举证、质证、辩论,充分保障了当事人的各项诉讼权利;庭审后,通过以理释法、以法明理的方式,组织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最终双方握手言和,互不追究对方责任,并撤回各自的诉讼。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农村地区各类矛盾纠纷呈现出新特点、新变化。宅基地纠纷、土地承包经营纠纷、邻里矛盾等时有发生,这些纠纷看似琐碎,却关乎群众的切身利益,若处理不当,很容易激化矛盾,影响乡村和谐稳定。凤镇法庭辖区山高路远、村落分散,群众打官司“出山难”,法庭就主动“进山去”,把上门巡回解纷作为司法便民利民的新窗口,将审判台设在农家院落、田间地头,将法庭“搬”到群众家门口,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接受得了的方式化解矛盾,努力打通司法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
“很多农村纠纷都掺杂着人情世故,只有把法理讲透、把乡情说清,才能真正让群众心服口服。”贾伟表示,在上门巡回解纷过程中,法庭始终坚持“法理为基、乡情为桥”的工作理念,既要严格依法办事,维护法律的权威和尊严,又要充分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和群众的情感需求,用真情实感化解矛盾。
为了让上门巡回解纷工作更加规范高效,凤镇法庭还建立了一系列配套机制。定期组织法官干警深入乡村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提高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与乡镇、村社建立联动机制,及时掌握矛盾纠纷动态,做到早发现、早介入、早化解,对一些典型案例进行总结分析,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通讯员李從熇 周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