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刘姚尧)9月5日,记者从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获悉,2025年上半年,西安市民营经济完成增加值3216.53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49.8%;民间投资占全市投资的39.0%,同比增长10.6%;全市民营经济市场主体达到319.41万户,“五上”民营企业11162户,占全部“五上”企业的81.6%;全市民营高新技术企业1.2万家,占全市88.6%;累计培育民营“小巨人”企业136户、占全市79%。
西安市开展市场准入和公平竞争“破壁”行动,印发《2025年推动招标投标创新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实施方案》,推动市场准入、劳动保障、金融服务、市场竞争、工程建设招投标等重点领域改革,对投资人实行无差别的国民待遇一致原则,实现“非禁即入、规则平等、权利平等、机会平等”。
西安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制定了《西安市贯彻落实陕西省大力服务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任务清单》《西安市大力服务民营经济若干措施》。近3年,市级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奖补民营企业项目数量占比、资金规模占比均超过60%。同时,加大政府采购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力度,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大政府采购支持中小企业力度的通知》,市区两级在政府采购活动中,免收招标文件工本费和招标保证金。
同时,采取政企沟通会、政企早餐会、政策宣讲会等形式开展线下政企沟通活动,2025年上半年,全市各级召开各种形式政企沟通、对接会180余场次,参与企业3076户次,协调解决问题1200余个。深入开展“双包一解”活动,实行“双通道”模式,让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路。2024年以来,西安市479名助企专员累计深入企业一线走访,协调解决问题766个。
支持企业人才工作,下放人才评审权限,向西安华为、中软国际等重点产业领域优质企业下放西安市地区优秀人才和实用储备人才自主评价权限,激发用人主体活力。实施“西安先进制造领军人才培养工程”,设立博士后创新基地,在比亚迪汽车等6家企业设立西安市博士后创新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