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回到顶部

宝鸡市渭滨区清姜街道:“三治融合”绘就基层治理新画卷

2025-09-05 15:25:35 来源:西北在线

治国安邦,重在基层;基层善治,贵在创新。近年来,渭滨区清姜街道探索“自治强基、法治保障、德治教化”的“三治融合”模式,搭建多元参与平台、构建法治服务体系、厚植文明实践沃土,走出一条特色基层治理现代化之路,让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充实、更有保障。

自治强基:激活治理“源头活水”

瑞华小区是清姜街道下辖的一个老旧小区,2024年8月原物业撤离后,小区一度无人管理,垃圾堆积、气味难闻,居民苦不堪言。而现在,小区面貌焕然一新,家住瑞华小区10多年的王白苟老师傅说:“社区组织的居民议事会,让我们自己选择了新物业,现在小区舒心又安心!”

在清姜路社区,“居民议事会”每季度定期召开,从小区基础设施改造到停车位规划,从环境卫生整治到养老服务优化,居民的事居民议、居民定、居民管。

瑞华小区1

“以前遇到问题不知道该找谁,现在社区有各种志愿服务队,生活琐事、政策咨询都能解决。”居民张建军大爷说,像他这样感受到变化的居民不在少数。为激发自治活力,街道培育“岭里十八匠”“红色物业帮帮团”等60余支街坊能人队伍,吸纳退休党员、退伍军人、热心居民参与社区服务。

在长岭祥和小区,“和事匠”汪随祥联合“水电匠”蒋建华,凭借身边人优势和自身特长,成功化解了39号楼因水管堵塞问题引发的邻里矛盾。

街道创新推行“十小自治”工作法,以“小切口”撬动“大治理”,形成了“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的自治格局。

法治保障:筑牢治理“坚实后盾”

社区法律顾问是基层治理的坚实后盾。家住烽火社区的居民李同生,因楼上装修漏水导致家中受损,多次和对方协商及物业调解均未解决问题,急得团团转。社区法律顾问李律师得知情况后,主动为李同生讲解法律常识与责任界定,分析案件走向,并建议他先核实损失、收集证据,再通过起诉维权。“多亏李律师,我才知道咋维权,心里踏实多了!” 李同生感慨道。

法律咨询

街道党工委牵头,联合辖区政法单位建立“四联”机制(社会治安联控、矛盾纠纷联调、突出问题联治、平安建设联创),落实“政法联席月例会”“一社区一法律顾问”“一月一学法”制度,完善矛盾纠纷摸排化解多元机制。通过网格员走访、志愿者巡查、居民来访登记、12345热线转办等掌握矛盾动态,推行“三微”矛盾调解工作法。截至目前,排查矛盾纠纷49起,成功化解48起,化解率达98%。

德治教化:厚植治理“文明底色”

“那会儿哪懂‘西迁’,只知道国家需要,咱就得去!”在宝成社区“聚宝姜成·小成故事会”上,83岁的原总工程师周北照讲述1960年奔赴大西北支援宝成厂建设的往事。这场跨越三代人的精神对话,通过“故事分享+志愿服务”模式,让奋斗精神在新时代延续。

老兵故事汇

清姜街道依托1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和27处微阵地,打造“清姜讲堂”“家风故事会”等品牌项目,常态化开展理论宣讲、文化惠民、志愿服务等活动。为弘扬崇德向善风尚,街道开展“好媳妇”“好婆婆”“书香家庭”“最美庭院”评选活动,树立道德标杆。

“好媳妇”朱琳面对公公意外受伤、突发脑梗,婆婆遭遇交通事故致残,两位老人卧床失能的多重困境,用坚韧与温情扛起家庭重担,成为“孝老爱亲”典范。

治理新成效,民生新答卷

如今的清姜街道,自治活力迸发,法治保障严密,德治润泽人心。近年来,街道成功创建陕西省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示范街道,党代表工作室获评省级“先进党代表工作室”,街道办事处荣获全市改革先锋荣誉称号,基层治理工作获陕西日报连续报道,中国关工委常务副主任鲁勇一行到长岭社区考察调研。

清姜街道党工委书记刘胜利表示:“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关乎政策落地和万家灯火。群众的笑脸和口碑,是我们工作的标尺。下一步,街道将继续深化‘三治融合’,老旧小区改造贴合老人需求,养老服务提质增效,环境卫生整治形成长效;拓宽群众参与渠道,让更多街坊能人和居民参与治理,把清姜建设成温馨和谐的大家庭,绘就更精彩的基层治理画卷!”(通讯员 王丹)

责任编辑:王菲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