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回到顶部

勠力同心战洪峰 昼夜坚守护安澜

陕西省洋县全力以赴应对持续强降雨守护江河安全

2025-09-06 17:09:49 来源:西北在线

近日,受持续强降雨天气影响,陕西省洋县迎来今年入汛以来最强降雨过程。酉水河、溢水河、傥水河等多条主要河流水位迅猛上涨,截至9月5日12时,3条河流相继突破警戒水位,沿河部分低洼区域出现积水内涝险情。傥河水库溢洪道下泄流量达281立方米每秒,为建库以来最大值,防汛形势陡然严峻。面对这场与洪水的“正面交锋”,全县上下闻“汛”而动、向险而行,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一刻也不能放松”的紧迫感,织密防汛安全网,全力守护江河安澜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dachshund

闻汛而动 吹响防汛“集结号”

雨情就是号角,汛情就是命令!面对持续强降雨,县防汛抗旱指挥部迅速进入“战时状态”,第一时间启动防汛Ⅳ级应急响应,召开多部门联合紧急会商会,围绕“监测预警、隐患排查、人员转移、物资保障”等关键环节细化部署,构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指挥体系。

与此同时,应急、水利、气象、水文等部门建立“每小时会商、每半小时共享数据”联动机制,通过雨量监测站、水文遥测系统实时追踪雨情水情,利用短信平台、村村响广播、微信群等渠道,向各镇(街道)、重点村组精准推送预警信息5000余条次,为科学决策和提前转移群众赢得宝贵时间。

专业护航 锻造防汛“硬核力”

防汛救灾,专业支撑是关键。水利系统紧急组建5支“党员技术先锋队”,20余名水利专家和工程骨干冒雨分赴傥水河、酉水河等重点河段,带着水准仪、测距仪等专业设备,对堤防险工险段、穿堤建筑物、历史出险点开展“拉网式”排查。“这段护坡土体含水量过高,要加设木桩加固……”队员们凭借丰富经验,现场研判风险、制定“一点一策”抢险方案,累计提出技术指导意见80余条,成为防汛一线的“最强大脑”。

此外,洋县应急管理局调集120名骨干力量成立3支应急抢险队,配备冲锋舟、抽水泵等专业装备,住建系统抽调建筑工人和大型机械24小时驻守险工险段;消防救援队伍、民兵预备役人员、曙光救援队等力量同步待命,形成“专业+社会”联动的抢险队伍,确保险情处置得当高效。

dachshund

守土尽责 筑牢堤防“安全墙”

“堤坝就是生命线,守堤就是守家园!”在超警戒河段,由400余名党员干部、水利职工、村(社区)群众组成的巡堤查险队伍,正用脚步丈量责任—他们分成30个小组,每两小时一轮换,对堤坡、堤脚、穿堤涵闸等重点部位开展“地毯式”巡查,手电筒的光束划破雨夜,胶鞋踩过泥泞的堤面,不放过任何一处细微隐患。

“水位离河堤顶只剩80厘米,洪峰还有半个小时就过来了,赶紧再垒一层沙袋!”在傥水河左岸险段,党员干部带头装填沙袋、搬运石料,与群众合力加高加固子堤;为妥善应对汉江过境段洪峰,全县镇村干部冒雨转移沿江群众3883户12299人,确保“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夜幕下,堤坝上的手电光连成星河;风雨中,巡堤人的身影坚定如磐——“水位不退,我们不撤”的誓言,在每一次传递沙袋、每一次排查险情中化作守护的力量。

dachshund

科学调度 下好防汛“一盘棋”

针对多流域并发、水位叠加的复杂形势,县水利部门充分发挥水利工程“拦、蓄、泄、分”综合效益,通过预泄腾库增加调洪库容3200万立方米,精准调控溢洪闸、节制闸开度,减轻下游河道行洪压力;对中小水库实行“一人一库”24小时驻守,严禁超汛限水位运行;统筹上下游、左右岸关系,加强与邻县沟通协调,确保洪峰安全过境。同时,利用无人机开展河势巡查,通过陕西省智慧水利平台实时分析水情变化趋势,为科学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当前,降雨仍在持续,江河水位仍处高位,汉江超二十年一遇的过境段洪峰凌晨即将抵达,防汛救灾进入最吃劲的关键阶段。但洋县干群一心、众志成城的防线坚不可摧——从技术专家的精准研判到抢险队员的彻夜坚守,从党员干部的冲锋在前到普通群众的积极配合,每一个平凡的身影都在为守护家园贡献力量。大家坚信,只要勠力同心、共克时艰,就一定能够打赢这场防汛抗洪硬仗,坚决守护好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江河安澜!

本报记者 周生来

责任编辑:赵颖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