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回到顶部

安康平利县:一片茶叶滋养的饮食文化与振兴之路

2025-09-15 14:14:33 来源:西北在线

本报讯(通讯员 曹祥亨 徐风晨 邱瑞洋)清晨的平利县,薄雾如轻纱般萦绕山峦,尚未完全散尽,主妇李秀兰的厨房里已氤氲出阵阵沁人心脾的茶香。灶台上,一壶用本地富硒绿茶精心煨煮的茶汤正浓酽翻滚,她将滚烫的茶汤缓缓倾入雪白的面粉中,双手快速搅动、揉捏,指尖翻飞间,麦香与茶香交织融合——这便是平利人每日早餐桌上不可或缺的“茶香馒头”的制作日常。在这座深藏于秦巴山区的灵秀小城里,茶叶早已超越了传统饮品单一的定义,它深度融入百姓的一日三餐,成为镌刻在生活肌理里的独特文化符号,更化作带动万千群众迈向富裕小康的“绿色致富叶”。

茶食相融:舌尖上的文化传承

走进平利寻常百姓家的餐桌,茶的身影可谓无处不在,其应用之妙令人称叹。除了直接冲泡品饮这最经典的滋味,茶更以千姿百态的形式悄然渗入三餐:以清新茶汤和面制成的面条与馒头,不仅色泽温润,更赋予其清香弹韧的独特口感;将嫩叶细碾成末,调入凉拌菜中,瞬间清爽解腻,唇齿留香;取陈年老茶入卤炖肉,则能有效祛除腥膻,平添一抹醇厚香气,甚至茶油煎饼,也透着一股独特的茶韵。这种源远流长的“茶入食”传统,既源于秦巴山区潮湿多雨气候下,人们借茶祛湿健脾、调和身体的生活智慧,也与当地绵延千年的种茶、制茶、饮茶历史紧密相连,代代相传。“我们家做菜炖汤都喜欢顺手抓把茶叶,这味道啊,早就离不了喽。”65岁的老茶农张老伯一边侍弄着他的茶篓,一边乐呵呵地说道,脸上洋溢着对这份茶香生活的满足。

因茶兴业:20万亩茶园托起8万农户“小康梦”

“因茶致富,因茶兴业,能够在这里脱贫奔小康”——这饱含深情的嘱托,如今在平利广袤的茶山上落地生根,绽放出累累硕果。近年来,平利县政府精准施策,大力推行“茶业+”融合发展战略。一方面,紧抓茶园规模化、标准化建设,鼓励农户连片种植,形成绿波荡漾的产业带;另一方面,着力延伸产业链条,深度开发价值链,积极支持企业研发茶食品、茶保健品、茶饮料、茶日化品以及速溶茶粉、茶多酚胶囊等精深加工产品,让一片小小的绿叶释放出多重经济价值。

截至2023年,平利县标准化生态茶园面积已突破20万亩(相当于约1.87万个标准足球场),葱郁的茶园不仅染绿了山野,更带动了全县逾8万农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和稳定增收。“去年光靠卖鲜叶和自家加工的茶干,就稳稳当当赚了5万多!这在过去想都不敢想。”茶农王大姐站在自家新盖的小楼前,笑得合不拢嘴,她指着村里新添的一辆辆小汽车和一座座新居说,“瞧,现在村里盖新房、买新车的人越来越多了,这日子啊,真是越过越有奔头!”曾经默默装点山间的寻常绿叶,如今已真正蜕变为让百姓腰包鼓起来的“致富金叶”。

茶蕴未来:文化与产业双轮驱动谋长远

平利对茶文化的挖掘与推广,远未止步于百姓的餐桌,这片神奇的叶子,正承载着希望飘向更广阔的未来。县里连续多年精心举办“茶文化旅游节”,开设沉浸式的制茶体验工坊、汇聚茶乡美味的茶宴美食长街;将茶文化知识系统编入中小学乡土教材,通过课堂讲授、茶园实践、茶艺表演等形式,从小培养青少年对家乡传统瑰宝的认同与自豪。产业引擎与文化灵魂双轮驱动,相互赋能,让这片承载着历史与希望的绿叶持续焕发出蓬勃而持久的生命力。

平利县成功将独特的饮食习俗、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现代农业经济有机融合的创新实践,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软实力与硬实力兼顾”的可贵范式。在袅袅不绝的茶香熏陶中,一幅产业兴旺、文化浓郁、百姓富足的锦绣小康图景,正在秦巴山区的绿水青山间徐徐铺展,生动而温暖。

当茶香从灶台飘向山野,从餐桌漫向远方,平利这片土地的故事,便在一盏清茗、一口茶食、一方绿意中娓娓道来。它诉说的不仅是舌尖上的乡愁与传承,更是绿水青山间,一方百姓以茶兴业、因茶致富的生动实践。这片浸润了千年时光的绿叶,正以其独有的芬芳与力量,持续滋养着寻常人家的烟火日常,铺展着产业兴、文化浓、百姓富的振兴画卷,在秦巴大地上,书写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醇厚篇章。

责任编辑:郑艳妮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