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而执行工作则是将司法裁判从“纸上权利”转化为“现实权益”的关键环节。商洛市两级法院通过构建规范化、高效化、协同化执行工作体系,切实维护胜诉当事人合法权益,为民生保障与营商环境优化提供了坚实司法支撑。今年1月至9月,全市法院执结各类案件8112件,涉案标的额达15.59亿元。
强力执行护通行
“我放在自家门口,凭什么移除?”被告罗某拒不履行判决并进行阻拦。
“法律文书已经生效,必须立即拆除,保障通行!”执行干警义正词严。
9月25日,山阳县法院执行局调配10余名干警、2辆警车,强制执行一起相邻通行纠纷案件,不仅保障了胜诉当事人的通行权益,更是司法权威和公信力的有力彰显。该案原、被告系同村组村民,相邻而居。2023年1月,双方因琐事产生矛盾,被告遂拉来砖块、沙子堆放在该通道,准备在双方道场边界砌墙,砌墙过程中原告进行阻拦,双方发生冲突。当地村委会、派出所多次调解未果,原告向山阳法院提起诉讼。经审理,山阳法院判决被告限期拆除围墙,移除砖块、沙子,恢复原状,确保原告人和车辆正常通行。判决后被告提出上诉,二审法院维持了原判。但判决生效后,被告拒不履行,原告遂申请强制执行。进入执行程序后,执行干警多次向被告释法明理,督促其主动履行义务,但被告仍置若罔闻,拒不履行。为尽快兑现胜诉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实质性化解矛盾纠纷,山阳县法院联合镇政府等多方力量,邀请人大代表现场监督见证,依法进行强制执行,终于恢复道路通行。
近年来,山阳县法院高度重视涉民生案件执行,通过严格规范程序、持续优化工作机制,不断提升司法服务质效,切实保障胜诉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全力打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公里”。
速审快执护营商
“感谢法官,不仅依法给出公正判决,还快速推进执行,帮公司拿回了被拖欠的款项。”
9月24日,原告公司代理人高某专程来到镇安法院云镇法庭,将一面锦旗送到干警手中。这面锦旗的背后,不仅是一起合同纠纷的圆满落幕,更是法院立足审判职能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助力企业纾困解难的生动实践。
因项目建设需求,被告公司向原告公司租赁相关设备,双方签订了租赁合同,对租赁物数量、租金标准、付款方式及停工期间费用计算等事项作出明确约定。项目推进过程中,双方因租金支付引发争议,经核账,确认被告公司仍欠付的款项金额,但被告公司却以各种理由拖延付款,原告催要无果后成讼。法院判决确定被告公司应支付的款项金额及利息计算方式,明确原告公司需履行的相应义务,并驳回了当事人的其他诉讼请求。
判决生效后,为避免“法律白条”影响企业信心,镇安法院在收到原告公司执行申请后迅速启动执行程序,以“高效执行”为企业纾困提速。法院干警第一时间向被告公司送达法律文书,清晰释明拒不履行生效判决的法律后果,打消其侥幸心理。同时,通过网络查控系统精准排查被告公司财产线索,在发现可供执行资金后,快速采取冻结、划扣措施,确保执行款及时到账。执行过程中法院秉持“善意文明”理念,避免因过度执行影响被告公司正常经营,既保障原告债权实现,也为被告公司留足了后续发展的空间。
镇安法院通过“公正裁判定纷争、高效执行保权益、善意司法减负担”工作模式,既依法维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又积极为企业纾困解难,用司法力量化解经营风险,以高质量司法服务,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联动机制提质效
9月23日,商南县法院执行局依托“财产保全+强制执行”联动机制,仅用3天时间便成功执结一起合同纠纷案件,将26万余元执行款足额发放至申请人手中,以高效司法实践诠释“以保全促执行”的鲜明导向,切实让当事人感受到公平正义的“速度与温度”。
该案源于一起服务合同纠纷,申请人郭某此前为被执行人商南某公司提供钒渣供应、车辆租赁等服务,双方结算确认被告需支付各类款项共计514393.84元。郭某多次催要,该公司始终未能履约。为保障自身合法权益,郭某在起诉前向商南法院申请了财产保全措施。
诉讼过程中,法院经调解由商南某公司向郭某支付全部款项。后公司仅支付25万元,余款未付,郭某遂申请强制执行。在被执行人以“无能力履行”为由推脱后,执行干警启动保全财产处置程序,依法对已保全的财产进行扣划。从案件受理到执行款全部到位,仅用时3天,真正实现了“快立快结、案结事了”,及时保障了申请人合法权益。
该案是商南县法院深化“立审执”协调联动的生动缩影,充分彰显了财产保全制度在破解“执行难”中的关键作用。通过“诉前保全+强制执行”无缝衔接,有效防止被执行人转移、隐匿财产,从源头上降低了执行风险,且缩短执行周期,提升实质化解纠纷能力。(通讯员 李從熇 刘 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