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唐碧忠)10月12日下午,在G108国道佛坪县磨石沟1551+600路段护坡出现大面积滑坡、临路边坡的一户人家院场边的近2亩竹林连同近3000立方米的山体滑向国道、造成大面积塌方、G108国道一时中断。
汉中市公路局佛坪管理段闻讯后,立即组织抢险队员紧急出动,副段长车伟现场指挥挖掘机清障作业。经过40余名队员、近4小时的抢险、近80米长的塌方路段终于恢复通车。
在此焦急等候护送学生的家长和过往司乘人员连声向护路抢修人员道谢。“要不是你们及时抢修,我们就要在这路边过夜了!”
连日来,佛坪县持续强降雨。境内G108、G345国道及多条县乡道路接连出现塌方、滑坡等灾情,致全县道路200余处塌方,13个行政村的道路短时间中断。
佛坪县应急、交运、公安、汉中市公路局佛坪管理段等部门协同配合、快速响应、以“汛”为令、向险而行,在暴雨和泥泞中守护群众的安全通道。截至10月14日,全县累计投入机械238台次,清理塌方2.3万立方米,成功抢通道路塌方147处。
昼夜奋战 抢通“生命通道”
9月21日凌晨,G345国道大河坝镇十亩地路段出现连续多处塌方,一时道路通行受阻、众多车辆和游客滞留。道路巡护员田孟忠紧急向县交通运输局报告。值班领导紧急安排调度,迅速调集就近铲车等机械前往现场清理落石及塌方。副局长邓少斌随即带领5名干部,驱车前往施工现场组织施工、并沿路仔细排查隐患。在暴雨中,连续奋战近4小时,紧急将20公里道路沿线的落石、塌方全部清理。
当最后一辆滞留车辆安全通行的那一刻,东方微白,队员们的衣服早已被雨水浸透。“雨不停,我们就不撤!”道路巡护员田孟忠的话,温暖了众多滞留旅客的心!这也是全县77支道路抢险队、1499名队员的共同誓言。
智慧监测 织密“安全网络”
连日来,在佛坪县应急局防汛总值班室,电子大屏上气象云图、道路监控画面和地质灾害预警信息实时更新,像是守护全县安全的“智慧大脑”。9月18日22时16分,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打破了夜的宁静。县政府值班电话传来:“孩子突发过敏,需立即转院汉中!”值班员付立伟迅速启动“一键叫应”机制,3名县政府办公室干部、2名交警、2名医护人员组成的护送专班迅速集结。警车开道,在塌方路段,闪烁的警灯划破夜空,为生命开辟出一条绿色通道。仅用47分钟就安全抵达京昆高速入口,不到2小时患儿被安全送至汉中市中心医院救治、很快脱离危险。这场历经多处险情的生死时速,正是全县各部门协同联动、高效救援的有力见证。
佛坪县交通运输及自然资源等部门,创新运用“人防 + 技防+无防”模式,在76处山洪风险区安装物联网监测设备,对129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实施24小时动态巡查。时刻守护着群众的安全。9月23日11时30分,大河坝镇高桥村道路监测员通过位移监测发现通村主干道边山体松动,立刻组织14名群众转移。2小时后,该处山体大面积滑坡,巨石和泥土倾泻而下,但幸运的是,由于群众转移及时,无人员伤亡。
预警提示 彰显“民生温度”
9月以来,在袁家庄街道区域多个路口,县交警大队增设的70个防撞注水桶和50米禁停区标识标牌,守护着道路和行人的安全。执法人员采取“教育 + 处罚+提醒”方式,耐心引导,群众交通安全意识增强。
与此同时,镇村交通劝导员每天举着车载喇叭巡回宣传,用方言录制的交通安全提示语格外通俗易懂,给人以安全和温馨。在全县各条干支线路段,县交安部门设立警示标识标牌2000余处,为过往车辆及行人进行预警提示。各公路管理部门单位坚持24小时值班值守,时刻坚守安全底线,确保每一辆车、每一位行人都能安全通行。
“同时,我们还临时增设了多处‘司机驿站’,为司乘人员提供临时休息、避险、咨询等‘暖心服务’。累计为32618人次提供道路安全服务,实现了全县道路交通‘零中断、零伤亡、零事故’。”县交通运输局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