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回到顶部

煤矸石“变身”人工土壤 大柳塔矿区试验田结出“生态硕果”

2025-10-17 14:49:18 来源:西北在线

10月14日,在神木市大柳塔镇生油村的试验田里,工人们正忙着收割油莎豆、玉米和高粱。而这些作物的生长土壤正是由煤矿最主要的固废——煤矸石,经中煤科工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大柳塔镇生油村博士工作站研发技术转化而成的人工土壤。曾经的“生态包袱”,如今成为长出累累硕果的沃土。

20251017141337905-4-41a14.png20251017141337770-66-bae8d.png

“今年6月才大规模种植,时间晚了点,但长势和产量都超出预期。”试验田技术人员刘祥宏介绍,“初步估算,油莎豆湿种亩产接近1500斤,玉米青储亩产约3吨,高粱地上生物量也能达到2吨左右。”

20251017141337769-23-4deb6.png20251017141337319-82-88d0f.png

这一喜人成果的背后,是博士工作站近两年的科研攻关。自2023年起,团队通过构建不同煤矸石占比的土壤基质进行反复试验,最终优选出最适合陕北矿区、矸石占比60%的人工“土壤配方”,并配套研发了助力植物初期生长的土壤改良剂。

20251017141337257-8-589bf.png20251017141357306-80-eb59a.png

工作站试验田管理人员郭强说:“这里煤炭企业比较多,煤矸石处置是一个大难题,我们的博士团队在这里做煤矸石土壤化利用工作,它有两方面利用价值,一是将煤矸石制成人工土壤,二是将其制成肥料,为复垦地上的经济作物提供养分。”这不仅为煤矸石找到了规模化、生态化、就地化处置的出路,更为矿区土地复垦提供了宝贵的表土资源。

20251017141357296-24-b0ac5.png20251017141357251-52-c93c6.png20251017141357189-30-131a6.png20251017141357137-23-2540e.png

目前,该项技术的推广计划已全面启动。技术员刘祥宏表示,下一步将在生油村及周边复垦地推广成熟技术,并进一步提升土壤肥力,扩大示范应用,向周边主要矿区推广,切实推动煤矸石就地消纳,让更多“矸石山”蜕变为“米粮川”,为矿区绿色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霍霄 贺鑫)

责任编辑:王菲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