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韩轩)11月17日凌晨,寒潮裹挟着入冬以来首场大雪突袭秦巴山区镇巴县,群峰瞬间被皑皑白雪覆盖,部分区域积雪深度超过15厘米,极端天气导致县域内多个通信基站退服,当地群众通信面临严峻考验。灾情就是命令,中国移动镇巴分公司网络维护团队闻令而动,以“雪不停、人不歇”的战斗信念,在冰封雪裹的山路上打响了一场通信保障攻坚战。

清晨7时,镇巴分公司网络监控中心告警声此起彼伏,观音、小洋、泾洋等多个乡镇的通信基站集中出现退服预警信号。作为保障民生的“信息桥梁”,通信畅通直接关系到救灾指令传递和群众紧急联络。公司立即启动一级应急响应,迅速组建8支抢修突击队,16名维护人员携带45台应急油机、抢修工具等物资,分乘8辆抢修车奔赴各个故障点。

秦巴山区地势陡峭,盘山公路蜿蜒曲折,暴雪过后路面结冰打滑,部分地区能见度不足5米,给抢修出行带来极大挑战。“车轮一沾冰面就发飘,必须每隔一段路就检查防滑链。”抢修队员李师傅介绍,为确保行车安全,他们不得不在途中多次停车,顶着刺骨寒风徒手安装、加固防滑链。零下的低温中,风雪如刀割般打在脸上,队员们的双手很快冻得通红麻木,但为了抢时间,他们呵气搓手后便立刻重新投入操作,动作娴熟而坚定。

草坝基站的抢修任务尤为艰巨。该基站地处海拔900余米的山腰,通往基站的道路被深达20厘米的积雪封堵,抢修车辆寸步难行。“车到不了,我们就扛过去!”抢修队员们抬着数十公斤重的燃油发电机徒步前行。积雪没及脚踝,每一步都要深陷雪窝后再艰难拔出,寒风裹挟着雪粒钻进衣领,很快浸湿了内层衣物,又在低温下变得冰凉刺骨。沉重的设备压弯了队员们的脊背,却丝毫没有动摇他们前进的脚步,沿途留下的一串串深浅不一的脚印,在白雪中延伸向故障基站的方向。

到达故障点后,队员们立即投入抢修作业,检查线路、连接油机、调试设备,一系列操作有条不紊。在雪地里连续奋战4个多小时后,草坝基站终于恢复信号,手机屏幕上重新亮起的信号格,让周边群众悬着的心落了地。截至当日傍晚,经过全体抢修人员的连续奋战,累计完成50多个受影响基站的应急保障工作,成功抢通3条中断的通信线路。
夜幕降临,雪花依旧纷飞,抢修车辆的灯光如同灯塔,在山路上往返穿梭,继续排查潜在故障。“通信保障是民生底线,只要群众有需要,我们就坚守到底。”中国移动镇巴分公司负责人表示,将持续监测天气变化和网络运行状态,应急力量24小时待命,全力保障暴雪天气下通信生命线畅通无阻,用责任与担当守护秦巴山区群众的通信安全。



扫一扫分享本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