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刘姚尧)11月20日,记者从陕西省财政厅获悉,“十四五”期间,宝鸡市锚定预算绩效管理提质增效目标,坚持问题与目标双导向,通过“点上突破、全域提升”,推动财政管理效能实现跨越式提升,为宝鸡市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财政动力。
宝鸡市印发《市级预算绩效目标和指标设置及取值指引(试行)》《市级共性项目绩效指标体系(2025年版)》,将绩效目标与预算编制、预算批复“三同步”,从源头拧紧绩效“总开关”。结合预算编制等工作节点,开展“订单式”“分批次”绩效目标编审专题培训,同步对储备项目绩效目标实行常态化审核,发现问题及时精准指导,确保绩效目标“设得实、管得严”。
同时,创新建立事前绩效评估与项目预算评审联动机制,将事前评估“五性”与预算评审“四性”深度融合,打造预算管控“双保险”。近几年,坚持“集中审核 动态评估”,推动预算绩效管理关口“前移”,市县累计评审项目1.62万个、涉及资金105.91亿元,审减率达26.78%,节约财政资金超21亿元。
印发《宝鸡市市级预算绩效运行监控管理暂行办法》,明确部门与财政绩效监控职责分工、范围内容等,实现部门项目(政策)绩效监控自评全覆盖。近几年,市县聚焦资金规模大、社会关注度高的重点民生领域,对1024个项目、涉及409.56亿元资金开展财政重点监控,建立“发现—反馈—整改”闭环机制,确保绩效目标“不跑偏、不落空”。
宝鸡市构建“绩效自评 重点评价 财政抽查”三级评价体系,实现绩效自评全覆盖,建立重大项目(政策)预算绩效评价机制。近五年,全市完成2230个项目、涉及373.78亿元资金的财政重点评价,完善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财政管理直接挂钩机制,让绩效评价成为财政管理的“度量衡”。
宝鸡市着眼体现奖优罚劣和激励相容导向,修订《预算绩效管理结果应用暂行办法》,通过通报约谈、预算挂钩、反馈整改等方式,推动绩效结果“用起来、见实效”。近年市县依据评价结果累计调整、压减下年预算共7659.43万元,切实发挥绩效管理“指挥棒”作用。



扫一扫分享本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