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回到顶部

青春作笔写答卷 一线攻坚铸铁军

2025-11-21 09:46:39 来源:西北在线

近日,在110千伏招贤变电站,国网宝鸡供电公司送变电工程公司变电一班青年员工熊楚豪、庞虎正跟着师傅投身2号主变引线接入工作任务。

图片

“距离1.5公分,看准了再画,把两个点对齐连直,找准位置再打眼……”师傅丁晓良站在熊楚豪身旁,目光紧紧锁住他手中的记号笔,生怕错过一丝细节。

此时的熊楚豪正弯腰对着引线线夹底座画定位点,笔尖刚落下,丁晓良就伸手按住了他的手腕:“偏了,你看这直尺边缘,得跟底座的刻度线贴紧,差1毫米都不行。这线夹装上去要跟引线严丝合缝。”说着,丁晓良握住直尺,一点点校准位置,直到刻度线与底座边缘完全重合,再示意他重新画点。

画完后熊楚豪没立刻移开工具,先用指尖点着标记线反复核对,确认距离刚好1.5公分,又从工具包取出尖头杵,垂直对准标记点轻戳两下校准位置,待确认打孔点分毫不差后,才启动打孔机。

一旁的庞虎也没闲着,系紧安全绳,逐项确认安全措施无误后,投入35千伏侧刀闸调试安装工作。和他一同操作的是师傅索宝龙,此刻师傅正半蹲在相邻的平台上,紧盯庞虎的操作流程,确保每一步都万无一失。

这是熊楚豪和庞虎入职以来参与的第6项重要工作,每一次走进现场,他们都带着百分百的专注,把师傅强调的“毫米级标准”刻在心里、落在指尖——无论是引线夹制作时的定位打孔,还是高空刀闸的调试安装,都反复核对数据、校准动作,即便师傅已确认合格,也会主动自查一遍才放心。

图片

在国网宝鸡供电公司送变电工程公司,像他们这样在一线苦练“青功”的青年还有很多。今年刚分配到变电三班的王冠华便是其中之一,在110千伏蔡家坡变电站综合检修工作现场,还作为学徒的他跟着师傅对二次保护装置定值进行对调调试,现场师傅耐心从一次设备区主变、断路器运行原理讲起,再带着他逐一对应二次回路的控制逻辑。遇到模糊的知识点,他追着师傅问的同时,主动找班组里的技术骨干请教。当天,他跟着师傅从清晨忙到晚上12点,直到把疑问都解开才回去。

这份对青年成长的精准培育,源于一份系统的培养体系。今年4月,送变电工程公司正式启动青年员工培养计划,以“铸剑行动”为核心,搭配“三年过关”“夏季练兵”活动,开展了系统性的“青年特训”。简单说,就是给青工们铺了一条“三年成长升级路”:第一年打基础,成为懂规范、会操作的“合规操作者”;第二年练精技,变身能攻坚、善解决的“主力作业者”;第三年谋创新,成长为能统筹、敢担当的“得力组织者”。培养方向也不单一,而是打造“技能+技术+管理+特长”的四维能力模型,不管是想当技术大拿,还是想走管理路线,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赛道。

考虑到一线工作忙,没时间集中培训,就把“碎片化时间”用活了——白天干完活,晚上就开设“夜校课堂”,把理论教学和现场实操、案例复盘绑在一起教:白天在现场遇到的问题,晚上就拿着图纸一起分析;刚学的技术要点,转天就能在工作中实操验证。同时还搭建了“四库平台”:标准化课件库、专业化题库、范例论文库、案例库,再加上国网学堂、i国网APP等线上工具,要求青工每月完成国网学堂50分、陕电安全学习800分的“充电任务”,第二阶段前必须闯过全专业训练的“通关关卡”。

图片

为了让青工们学得有动力,国网宝鸡供电公司送变电工程公司还开展了“积分排行榜+实打实激励”:每月综合排名前三的青工,直接给专项奖励;后三名的,就进行提醒谈话、帮着找问题;考评结果还和年度绩效、职级晋升、评优评先硬挂钩,优秀的优先推荐参加工匠选拔、技术比武,关键岗位招聘也优先考虑。此外,该公司还充分利用红星变电站、雍城变等实训基地,鼓励青工们参与无人机勘察、模拟带负荷测试这些“硬核项目”,让手里的技能真正转化成实战能力。

真正的成长,从来都不是纸上谈兵,是深夜检修现场的灯光,是实训场上滴落的汗水,是设备旁专注的身影。这群年轻人,正以青春为笔、担当为墨,在电力一线的“练兵场”上攻坚克难,用实打实的成长,书写着属于自己的青春答卷。(通讯员 郝欣)

责任编辑:赵颖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