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回到顶部

山东日照莒县守护植物“活化石”——

古老银杏 意润古今

2025-11-21 10:38:41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扫码聆听莒县古银杏的故事

今年8月,中国邮政发行了《古树名木》特种邮票。其中,一棵来自山东日照莒县的古银杏树格外引人注目。它以苍劲古朴的姿态,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亮相中国邮政特种邮票的日照元素,也是山东省唯一入选该系列邮票的古树。它究竟有着怎样的魅力?

出莒县县城,西行约8公里,浮来山赫然入目。这里不只是一座国家4A级旅游景区,更是一座“活”的历史博物馆。穿过山门,走入定林寺,一棵巨树映入眼帘——树高26.7米,平均冠幅34米。

11月上旬,古银杏树进入最佳观赏期,远望如金色山丘巍然屹立,近观叶片如金箔在阳光下闪耀。

《左传》记载,鲁隐公八年(公元前715年),“九月辛卯,公及莒人盟于浮来”。清代莒州知州陈全国所立诗碑至今仍在,其上镌有“大树龙盘会鲁侯,烟云如盖笼浮丘”之句。

这棵古银杏树,目睹过春秋战国的金戈铁马,仰望过秦时明月,倾听过汉唐诗词歌赋……它的一枝一叶都诉说着与历史同行的漫长岁月,也成为莒地“睦邻、包容”智慧的象征,与莒文化中“和而不同”的内核相契合。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在树下吟咏,碑刻留痕,不断丰富着莒地的历史记忆与人文底蕴。

古树不言,无声地讲述着文化故事。定林寺中,距离古银杏扎根之处不远,坐落着一幢二层小楼,造型古朴,门额上镌刻“校经楼”三字,这是1962年郭沫若为纪念祖籍莒县的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而题写的。刘勰耗费多年心血撰写出系统完整的文学理论专著《文心雕龙》,影响了后世千余年的文学创作与研究。

如何守护好这一植物“活化石”?莒县构筑起一张“人防+技防”的立体守护体系。空中,高清摄像头全天候观测,织就一张无形的安全防护网。每年夏秋之际,无人机3次升空,精准喷洒药剂,防范病虫害。

近年来,随着周边村庄栽植银杏树的数量增加,这棵雌株古银杏授粉充分,结果量大增。为避免过度消耗古树“元气”,每年银杏果长出不久,工作人员便会进行精细疏果,并根据降水情况,科学安排浇灌、排水,悉心守护着这棵古树。

跨越漫长岁月,这棵古银杏树依然生机勃勃,其承载的文化意蕴绵延至今,生生不息。

为用好这一文化富矿,莒县精心雕琢:《莒脉千年 杏守春秋》宣传册、纪念邮折将古树历史娓娓道来;银杏食品、文创工艺品带着福寿寓意走入千家万户。这里还化身“文化课堂”,吸引莘莘学子前来,在古树的荫庇下聆听历史与自然的对话。

如今,“银杏”已成为当地的一张重要名片。一条银杏大道,如金色丝带将浮来山、莒国古城等景点串珠成链,形成一条迷人的文旅长廊。银杏大道两旁栽种的银杏树,棵棵挺拔高大,昭示着这座城市向上伸展的力量与包容开放的胸怀。

恰逢秋染层林时,浮来山再次迎来一年一度的盛事。2025年“杏好遇见”银杏季暨第十一届福寿文化月于11月如期而至,将这方千年福地的秋日韵味渲染得格外浓郁。

古树下,传统与现代相遇——沉浸式体验国学书画雅集,让往来宾客仿若穿越时空,与古人共立于此;移步换景,民俗手作市集与非遗传习者的现场展演,交织出一幅流动的烟火人间画卷……金叶翩跹,游人如织,一场场跨越千年的相约,正在这棵巍巍银杏的注视下,缓缓铺展开来。

责任编辑:王菲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