曙光初现,周原故地的晨雾尚未散尽,扶风县行政广场上已响起铿锵鼓点。三百条红绸在曹乃侠的带领下迎风起舞,这支以离退休人员为主体的全民健身操舞协会,正用跃动的身影演绎着国家县域养老创新试点的生动答卷。

在扶风县被确定为国家县域养老创新试点后,这样的场景已成为城乡日常。这支队伍犹如一颗投入湖面的石子,在全县七镇一街漾开层层涟漪——天度镇的锣鼓、杏林镇的秧歌、召公镇的广场舞,在协会骨干的培训带动下,一个个基层文艺团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让“老有所乐”的种子在城乡每个角落生根发芽。

11月18日,从首都北京传来捷报,扶风县四支老年文化队伍在国家大剧院“中华杯”春晚录制演出中全员夺金。53名平均年龄62岁的演职人员,将基层文化老有所乐的鲜活气息舞上了国家级舞台。全县141个备案社团中有老年人参与的有31个,参与人数达到数万人,成为“老有所乐”最璀璨的注脚。

红绸翻飞间,退休教师额间的黄巾掠过供销社职工的鼓槌。这些曾经执握粉笔、拨弄算盘的手掌,如今将半生阅历都揉进了激越的鼓点。更令人欣喜的是,在示范引领下,乡村老人的精神面貌悄然改变:召公镇的农妇放下锄头就能舞出优美弧线,午井镇的大娘灶台前还在默记舞蹈动作。每年举办的县镇两级广场舞大赛,已成为银发族展示风采的盛大节日。
在扶风县民政局推行的“社会组织星级评定”机制激励下,操舞协会等优秀社团获得了更多展示平台。与此同时,智慧养老平台的电子围栏悄然守护着全县老人,形成了“科技保障+文化滋养”的双轮驱动模式。

“以前总觉得老了就是带孙子、等日子,现在跟着协会跳舞,感觉人生才刚开始!”绛帐镇68岁的王婶道出众多老人的心声。这份质朴的喜悦,正是扶风养老服务体系追求的最高境界。通过“民政引导、社团组织、全民参与”的模式,全县形成了城市引领乡村、专业带动业余、月月有活动、季季有比赛的良性循环。
如今在扶风,每个清晨都在见证这样的景象: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实时监测着老人健康数据,而在民政部门备案的140余个社团中,银发族正成为绝对主力。他们或舞动红绸,或排练新曲,将“老有所乐”深深融入县域养老创新的肌理。
夕阳西下,曹乃侠望着翻飞的红绸掠过法门寺飞檐,胸前的党员徽章在余晖中闪亮。那些自京城载誉归来的奖牌,与智慧平台跃动的数据流在此刻交汇——这是古老周原上升腾的现代韵律,更是“老有颐养”在关中平原踏出的动人节拍。(通讯员 杨云冰 唐志强)



扫一扫分享本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