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特约通讯员 张敏
孙新峰,宝鸡文理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主管研究生工作副院长,教授、硕导。陕西省“六个一批人才”、陕西省“百名优秀青年文学艺术家”。学校首批“横渠学者”。多年致力于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和培养工作。他和学院同仁一道,坚持立德树人,坚守学术信仰,维护学术尊严,在研究生教育方面一方面立足本校,发扬传统,砥砺家国情怀,复兴和再造“中文精神”;另一方面适应当下飞速发展的研究生教育实际,锐意创新,积极贯彻“瞭望式”办学,全面落实“开放”“共享”等先进教育理念,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的、有作为的研究生。其以思想和情怀为主线进行的中文学科研究生教育教改,取得了一定成效。曾两次荣获陕西省人民政府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一次荣获省优秀教材二等奖。
近日,一个爆炸性消息在全国官媒、网络上不胫而走。全国研究生教育专题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研究生教育在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创新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研究生教育,加快培养国家急需的高层次人才,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贡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也作出批示指出:“研究生教育肩负着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创新创造的重要使命,是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印象中,这是国家最高领导人第一次用最高规格对研究生教育做了指示,也是继恢复高考以来,国家首次将我国研究生教育提上国家议事日程,并做了科学的顶层设计、近期发展方向性指导和远景规划。一石激起千层浪。消息传来,全国基层研究生教育工作者群情振奋,深受鼓舞。作为陕西地方高校——宝鸡文理学院主管研究生教育的基层干部之一,孙新峰也很激动。他一字一句阅读着领袖指示核心内容,一字一句学习着国家研究生教育专题工作会议精神,他竟然惊喜地发现,自己和学校各位同仁多年默默的努力和探索,没有偏离国家要求,甚至一定意义上讲,许多工作已经具体落实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薄弱地方高校宝鸡文理学院研究生教育转型、改革的路子走对了,这几年,没有辜负党和国家的信任。
作为2013年获批中国语言文学国家一级学科硕士点招研学校、2017年陕西省确定的博士学位授权点立项建设高校——宝鸡文理学院,地处非中心城市宝鸡,相对于其他招研学校,面临着研究生培养底子薄,经验少,信息不对等,名校强校挤压等诸多现实问题。但是,作为非中心地区各高校,既然同样肩负着为国家培养高层次人才研究生的世纪重任。只能立足地方,抓好顶层设计,内外打通,确保不误人子弟。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怎么培养、到哪里去”三个办学核心元,既要仰望星空,跟上国家脚步,又要脚踏实地,深挖内涵,全员动员,全力以赴,全方位做好新时期地方高校研究生培养和管理工作,不断提升研究生学术、科研水平,不断提升非中心地区学校研究生科研核心竞争力、社会贡献力。
孙新峰是2017年5月通过公开竞聘,担任学校文传院主管科研和研究生(含本科生考研)工作副院长一职的。任职以来,结合本省、本校研究生特点,在学校支持下,做了一系列教育管理实践探索、尝试,狠促提升科研水平,以高层次论文发表、专业技能测试、项目培育、考博、获奖、就业等为抓手,全面砥砺学风、教风,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多措并举,转变学风
由于各种原因,宝鸡文理学院文学院2017年当时尚在读的第一批10名2014级学硕、9名2015级专硕研究生科研层次、水平普遍不高。许多学生根本没有问题意识,对学术也没有敬畏感。甚或许多研究生即将毕业,发表的科研成果连知网、维普网等也查不到信息。写出的毕业论文初稿水平与本科生相当,不具备毕业资格,更谈不上科研创新。尤其严重的,许多研究生没有学术信仰,包括一部分英语六级早就通过的优秀学术硕士女生,没有继续深造的愿望,希望混毕业证、早早成家、工作者大有人在。大多不在研究状态。信仰缺失、没有较高的学术追求。作为学校文科龙头学院,2017年首届研究生竟然只有1个语言文字学专业研究生上了考博战场,未果。另外一个学生中途放弃,后进入某辅导机构当了一般老师。
针对这些状况,孙新峰首先采取摸清家底,对症下药的办法。在院长支持下,招开全院导师、研究生教育恳谈会。全面咨询导师、研究生对于研究生教育教改意见,辨证施治。首次对所有研究生进行学业进展研判,要求学生逐人汇报读书、科研进展状况,学科组负责打分、研判,研判结果直接决定研究生是否进入下一个培养环节。在深入研判、发现问题基础上,根据教育部要求,参考省内外名校经验,修订教学计划,所有文学专业加开西方文论必修通识课(语言学加开方言调查等特色课程)。适度增删调整一些课程,鼓励授课教师摒弃本科式教学方法,凸显方法论指导、专业性启迪、学术性问题意识等的培养。
彻底切实解决研究生不读书或者清浅读书问题。深入调研之后。孙新峰发现许多研究生一学期进不了几次图书馆,基本不读专业书;撰写论文主要依靠手机、计算机等检索。了解了学生具体情况之后,孙新峰开始固本培元,砥砺学风。增强理论积淀,激励读书。首先将挂靠在学院的省级基地、校级研究所文学、语言学等图书资料全部打通、实现资源共享。借助学院搬迁,很快落实了自有研究生自习室。要求研究生从宿舍走出来,从网络走出来,真正走进学校图书馆。指派相关专业教师修订了学术硕士、专业硕士必读书目。新生一进校就及时发布。从2016级学术硕士开始全面检查落实在读期间必读专业书读书测试。具体做法为,各学科从众多必读书目中至少精选5部专业基础书,要求学生一年时间至少精读2部。二年级时,学生以PPT形式进行读书汇报,导师组随机提问、考核,测试成绩全院公示。对读书专业测试成绩优异的学生授予“读书达人”称号,对测试成绩较差的学生提出学业警示,进行补考。考核结果作为中期考核重要指标,并在年度奖学金评定等评优方面予以体现。
激励竞争,树立榜样。以督促考博、推进项目申报、发表高层次论文等为抓手,强化过程管理,激励竞争。分别授予2018年考取博士的2名学生、考取国家公务员的1名学生,自主择业的1名学生为学业、就业、创业榜样,予以全院表彰,督促后进。坚持每年评选一次年度优秀研究生。研究生只要夺得校级以上荣誉,学院官网第一时间宣传。每次出外参会、学习,回来必须消化后写出心得。优秀的心得体会等,也会及时发布在官网上,供其他同学鉴学。每件学术活动,有安排,有落实。如2020年还对疫情期间优秀科研论文创新大赛优胜班级、院歌学唱优胜班级,以及就业工作突出的班级进行了表彰。在科研方面,加大奖励力度,鼓励冒尖,实行科研积分上不封顶。各项政策向学业、科研等方面优秀学生倾斜,坚决打破平均主义,切实贯彻“只要辛勤耕耘,就有收获”的理念。同时尽力克服精致的利己主义倾向,健全研究生管理学生干部队伍,推进研究生自治自管,自我实现;砥砺和强化集体主义观念。学生赶有目标,追有方向,能安静地坐在教室里、研究生自习室里了,精神面貌得到根本性改观。
改革教法,全方位进行研究生课堂教学改革,突出“改革”“开放”“分享”等关键词。
1、建章立制,修订管理办法。修订研究生《年度奖学金评定办法》,修订《文传院研究生科研成果认定、评奖办法》等,坚决弃绝非法期刊、低层次期刊苗头,对研究生年度科研成果为零积分的研究生,进行学业警示,取消年度奖学金评定资格。并要求说明情况,导师签字确认,倒逼导师认真指导研究生。
在院长支持下,率先在全校实行“研究生科研代表作制度”,即在读期间维护学术尊严,凸显培养质量,不管研究生公开发表多少篇论文,学院只认定1篇最高水平论文,作为毕业资格要件。反对豆腐块式小制作,提倡撰写万字论文,要求把问题和发现说深谈透;抓好毕业论文质量。严格预答辩程序,规范学术道德,坚持原创性研究。
2、向课堂教学要质量。研究是研究生的天然使命。回归研究本位。想方设法向课堂要质量。以培养创造性能力、创新意识为旨归,要求授课教师摒弃本科式传统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授课,改以方法论、讨论切磋点拨式、专题讲授、论文打磨等为主导,以生为本,凸显学生主体、导师引导功能,变静为动,化说为做。
3、研究生必须独立撰写论文。倡导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围绕导师擅长科研生点或者自己选题,提倡研究生在学术期刊独立发表论文。鼓励师生共读一部书,自选学术热难点话题讨论,砥砺问题意识,做到双向提升。同时,邀请学术名家讲座、从社会上聘请到全国语文教育名师导师上课等,让最先进的教育理念直接落地课堂接受检验。
3、分享:激活研究生思想主要手段。孙新峰知道导师作为个人力量的微小,日常管理中,注意打破导师门派、学科壁垒,在校内推行学业、研究经验等分享。学院有限的培养经费,全部用在研究生学术水平和导师业务提升上。举凡研究生出外参加学术会议,或者发表了高层次成果,必须第一时间和其它研究生交流心得。新生进校时,做好三个学术分享:资深老教授科研、治学经验分享,情怀感召;青年博士、副教授科研经验分享,实力展示;学科带头人科研经验分享,打造学科意识,塑造学科品牌。毕业生离校时,做好读博、治学、找工作经验等经验分享。这种现身说法的教育直接有效,受到师生的认可。
结合学校升格为大学要求,在学生整体研究能力有所提升情况下,率先由片面强调研究数量向提升质量转型,由刻板生硬的行政管理向情怀、思想管理转型;由重视学硕,轻视专硕向学硕和专硕齐抓共管,共同提高转型。学校的中文学科研究生教育已经跨越峡谷,突破坚冰,向真正的高水平大学挺进。
二、项目驱动,实施“瞭望式”办学
利用项目驱动。针对研究生创新动力不足实际,联同学研处,率先向学校申请,2018年全校增设研究生科研专项项目。学校划拨研究生科研专项经费20万。在学校第一批研究生科研项目申报评审中,文传院研究生表现优异,上交申报书24项,获批重点项目1项,经费5000元;一般项目14项,各支持经费3000元。2019年,鉴于学校研究生较多,校级科研项目无法全覆盖的实际,向学校建议,仿省教育厅科研项目例,增设了研究生校级自筹项目。由二级学院视最终完成成果质量,予以适度经费资助。上下联动,借船出海,极大地激励了研究生主动投身科研创新意识。
走出去,进行瞭望式办学。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与万人谈。中文学科研究生天性烂漫,骨子里就对母语亲近。而且,学科性质也需要必须自觉和国家命运拴在一起。孙新峰不愿意将学生培养成死读书的人,将家国情怀砥砺和培养作为主要培养方向。在相关上级部门支持下,学院坚持学术硕士暑期外出访学活动,让研究生了解国家发展变化,增强专业认同感。2017年以来,研究生奔赴江油李白故里、杜甫草堂、四川大学等进行了“唐诗之旅”,寻找中国文学根脉,增强民族文化自信;研究生奔赴南京大学等校访学,全面了解中文学科最新前沿性进展,见贤思齐,为考博拓展路径;研究生赴兰州大学、西北师大、敦煌等地等访学活动,不仅掌握了西部一流学校的办学思想、发展动向,而且近距离了解了国家西部大开发和“一带一路”国策进程,增强了爱国情怀。这些访学活动开阔了师生眼界和胸怀,交流了经验,为后期校正自身培养理路提供了镜鉴。
宝鸡文理学院是宝鸡市唯一的本科学校。为防止“井底之蛙”、“夜郎自大式”内循环,克服“学术孤岛”倾向,外因内联,积极与兄弟院校对接、碰撞,拓展成长平台、路径。2017年,孙新峰和同事们一道,在宝鸡发轫,率先在全省,联同陕西理工大学举办了“宝文理陕理工中文学科研究生论坛”。在此基础上,2018年,联合全省7个有研究生招生权的大学,在陕西理工大学,成功举办了“陕西省首届中文学科研究生论坛”。2019年,宝鸡文理学院再次举办了“首届中国西部高校中文学科研究生培养暨研究生学术论坛”,得到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大学、西安工业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西藏民族大学、西华师范大学、延安大学、陕西理工大学、天水师范学院、宁夏师范学院等11所高校热烈响应。会议紧凑圆满,产生了深远的辐射效应。许多学校已经提出接续承办全国中文学科研究生论坛,因为疫情原因推后举行。可以很欣慰的发现,宝文理经验已经提升成为全省经验,西部经验,并将成为全国行之有效的研究生培养经验之一。
三、创新手段,向管理要效益
坚持立德树人,思想教育和专业教育融通。作为省“六个一批人才”,孙新峰有着深厚的政治素养和较为开阔的专业眼光。作为中文学科研究生主管干部,他深切认识到对学生进行国情校情教育的重要性。一方面要求学生热爱中文,钻研母语,努力提高学术水平,和院长一道,确定了新的院徽,重新修订院训为“弘文明德,博学致用”,并将老中文精神梳理概括为“扎根西部,艰苦奋斗,敢为人先,代代传承,服务地方”等;另一方面注意学生品德塑造,情商培养,各种学术、评奖学术道德一票否决。为打造中文学科品牌,文化铸魂,与祖国和学校同频共振,疫情期间,孙新峰不仅创作了《家在宝大文传院》院歌,全院学唱,而且进行了研究生抗疫征文评选,所有获奖征文全部在校报刊发;给学生发放自己主编的《我们的红柯》一书,鼓励学生向杰出校友、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著名作家红柯等学习;在研究生中掀起了开展向本学院优秀毕业生、牺牲在抗疫一线、被追授为乌审旗优秀共产党员的2011届新闻专业本科生樊婧同志学习的活动。同时在研究生中评选出7名抗疫工作先进个人,从多个方面落实立德树人办学理念。在研究生管理中,进行创造性改革:
1、依靠导师,倒逼导师。孙新峰一直认为研究生学习状态、效果是导师学术水平、指导状态的真实反映。导师的敬业意识、学术引导至关重要。所以,做好新时期导师工作成为研究生教育工作重中之重。充分发挥二级学院、管理机构学术规范、引导职能,从上往下进行设计,全面激活研究生科研潜力,砥砺研究意识。各种场合唱响“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第一责任人”,各种学业评优、奖励,公示时研究生后面都标明导师姓名——让每位导师都从骨子里认识到研究生培养重要意义,激励竞争,树立追赶超越意识,将研究生和导师真正“捆绑”在一起,要求研究生积极主动找导师,倒逼导师主动关心指导学生。导师责任意识提升了,学院的压力就相对减轻了。
3、落实集体培养、共享学术智慧。一个人的力量和识见毕竟是有限的。一般学术、科研、教研活动依靠所有导师,信任导师,依靠导师,让导师在教学、科研活动中,真爱学生,发现学生,培养学生;而较为重大学术活动,如涉及向上级组织选拔、推荐参赛、参会研究生等学术活动,打破门阀、学科壁垒,请资深导师担纲,学科组、导师组集体测评、培训,最后学术委员会进行学术把关,用集体的力量实实在在帮导师和学生一把。力争全员提升,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3、坚决贯彻生本意识。因为各种原因,学校研究生生源不是很理想,尤其是学术硕士。孙新峰坚信学生不笨。坚信只要用心,用情,二流学校也能培养出一流人才。关键在后天培养。他和同事们一直认为学生创造力、自我学术发现能力是巨大的。关键是积极贯彻生本意识、牢记科研产出导向,顶层设计要对路。因之所有科研活动,都以解决研究生学术问题而开展。一切从提升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为出发点。宝鸡文理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是继陕西师大、西北大学之后第三个省级名牌专业,在本科生教育方面积淀深厚。而研究生教育起步晚,一切都在探索之中。同时,基于地缘劣势,没有办法和其它高校同步驱动,只能立足校内先进行自我挖潜,然后再向外拓展生存空间。基于此认识,他将学术硕士和专业硕士、本科生教育打通,积极在校内实行理念、师资、设备、技术等共享。三位一体,整体推进。在学硕科研竞赛论文等次评定、项目评审,专硕讲课技能竞赛评定活动中,他将导师组和学科组同时启动,吸收学术水平较高的非导师博士(副教授)老师参与,确保活动质量。每次重要的学术报告、学术活动,学术硕士、专业硕士、本科生同时参加。本科生获得全省汉字规范书写大赛冠军,或者全国华文杯竞赛特等奖,立即请来为研究生进行教学示范,共同受益。甚而至于,邀请学院播音与主持专业本科生为学科教学(语文)研究生做了专门的普通话、朗诵、配音等技能示范展演。针对部分学术硕士毕业后也会从教的实际,邀请专硕为学硕、本科生做微课示范课。
2017年在担任研究生管理副院长的同时,学院将本科生考研重担也交给了孙新峰。短短三年,考研率不断上升。孙新峰曾经担任过该院第一级新闻专业班主任,当时该新闻班58名学生,毕业时16人考研,13人上了国家线,最后有8名学生考取了郑州大学、兰州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校研究生,单班考研记录保持了多年。在学生考研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在院长支持下,孙新峰和考研指导中心主任姚军老师,在本科生考研方面倾注了大量心血。该院本科学生先后考取了西北工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武汉大学、南昌大学、兰州大学、西北师范大学……许多学校都是填补考研空白。2018年,孙新峰帮扶的建档立卡本科学生刘明倩以429分第一名被湖北大学古代文学专业录取。2020年,该院2018届新闻专业本科生李圆考取了中国传媒大学博士;2018届汉语言文学本科生程尚云考取了南京大学博士。因为本科生在考研方面的突出表现,该院先后被西北政法大学、西安财经大学、陕西中医药大学、延安大学等校授予优质研究生生源基地。
4、重大文学会议、学术活动等培养。举办本校著名作家红柯(已故)追思会、周年纪念座谈会,以及著名作家陈忠实逝世三周年纪念座谈会、四周年纪念座谈会,导师和研究生共同准备发言,主要让导师进行学时示范,同时师生进行思想碰撞;孙新峰坚持砥砺学生的文学情怀。作为中文学科研究生,隔膜文坛是不应该的。因之,发挥自己多年在文坛学术积累,选派学生参加全国贾平凹学术研讨会、全国研究生暑期班等重大文学、学术活动,通过研究生全员或部分参与,积极与中国文坛、学界对接。号召学生做鲜活的学问。做有根的学问。如在学校承办的中国西部高校中文学科研究生论坛中,从总论坛主持,到分论坛主持、发言、点评等全部由各校研究生代表穿插担任,把研究生直接推到最前线接受学术碰撞、洗礼,取得了良好效果。
5、以赛促教。根据国、省、校相关学术活动,安排举行研究生技能竞赛活动。在省级平台暂时欠缺情况下,主要瞄准全国。不提倡“只摘果子”短视行为,重视日程“育苗”工作。选派研究生赴全国各地观摩教学竞赛,全力支持学硕和专硕日常出外参加高层次学术会议,将有限的培养经费用真正用在导师和研究生科研上。
在全体研究生中,结合省研究生创新成果展,举办了两届科研论文创新成果大赛。高层次学术论文有所突破。众所周知,目下科研环境很不理想,文科研究生在高层次期刊发表论文相当艰难,对地方院校研究生来说更是雪上加霜。狠抓论文撰写质量,向全体研究生提出“以稿费发表论文为荣,以版面费发表论文为耻”的呼吁,重塑学术尊严。此举初显成效。研究生在《四川戏剧》《蒲松龄研究》《殷都学刊》《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河南理工大学学报》《宝鸡文理学院学报》《名作欣赏》《渭南师范学院学报》《咸阳师范学院学报》、《商洛学院学报》等北大核心、社科院核心期刊、大学学报发表文章100余篇;在《文艺报》《延河》杂志(原创版)等发表报纸论文多篇;专硕研究生在《教育探索》《语文教学与研究》《语文学刊》《教育学刊》等高层次刊物发表论文数30余篇。现在,该校研究生已经形成了共识,发了低层次期刊文章不仅不算科研成果,还会追究导师学术责任,会直接影响毕业。越是就业艰难越要加强专业教育。经过三年多严管狠抓,学生已经由原来一开始的抵制,现在已经全面认同,积极主动地配合学院研究生教育与管理工作。
此外,专硕讲课技能竞赛全部仿照国家教指委专硕讲课规格,高标准严要求,采取逐人逐项过关,全部抽签练微课(弃练本科生就会的、把一节完整长课浓缩讲成短课的微型课),辅之以粉笔字、钢笔字、普通话测试,要求将一个随机抽取的小问题讲深讲透,以应对未来复杂的就业、择业(即教育达成度)。目前该技能竞赛已经成功举办了四届。
6、扬长避短,实行特色教育。孙新峰深知,地方院校要在全国脱颖而出,走学术老路是没有出路的。必须出奇兵。所以,在研究生教育中,注意研究生和导师的研究方向贴合度,千方百计将导师资源转化为研究生学术资源。比如导师中有贾平凹、张爱玲、新文学、《金瓶梅》、《红楼梦》、《史记》、当代文学民俗文化批评、陕西方言、陕西文学研究等专长,学生也有相应成果出产。让学有专长的导师,培养出研有专长的研究生。
四、墙里开花墙外香
改革为学院研究生教育带来了活力,经过三年多努力,中文学科研究生学风彻底扭转。2018年中国语言文学学科2名学术硕士考取四川大学、暨南大学名校博士,突破考博瓶颈;2名研究生考取国家公务员,思想政治教育结出了硕果;将近10名毕业生入职高校教师,2020年6月,研究生毕业生就业工作名列学校第一。尤其是学科教学(语文)硕士非常抢手,供不应求。
研究生科研水平显著提升:参加陕西省三届研究生创新成果展论坛,先后获得获得3项二等奖,11项三等奖。培养成效锋芒初露。作为资深的科研工作者,孙新峰知道本校研究生优势和短板所在。他相信导师们的学术努力,知道本校在陕西高校的学术位置,他认为研究生夺得更高层次的科研奖项是迟早的事。许多不完满成了他和同事们继续攀登的动力。在第19次全国语文教育学会年会暨首届硕士博士学术论坛上,宝鸡文理学院专硕研究生杨占妮,表现卓越,论文跻身全国前20名,获得中国语文教育学会专项奖励,跟上了北京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老牌师范学院的脚步。学生自信心、问题意识、献身科研意识不断上升。
地方经验已经成为陕西经验。孙新峰和他的同事们,一直在陕西研究生教育最前沿处探索。许多做法都是边管边摸索,许多点子和创意都在全省首创。由宝鸡文理学院——2017年首倡的全省中文学科研究生论坛,由最初的两个学校参加,已经辐射到中国西部高校,正在向全国推广。许多招研学校表示,要接过接力棒,将这个论坛坚持做下去,力争成为全国性的学术平台,真正为研究生成长、成才搭造平台。
孙新峰是一个有思想和情怀的教育工作者。他深深知晓研究生教育对提升地方高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性。他经常说,什么时候一个大学能够做到教学荣校、科研兴校、人才强校,那么这个大学就真正走上了科学发展的快车道。三年来,他和他的同事们,立足西部,放眼全国,在研究生方面精准用力,务实进取,以专业的方式、工匠般的精神(意志)、骄人的成绩,使得该校的研究生教育呈现出了可喜的发展势头。孙新峰坚信,中文学科研究生教育再怎么改革,立德树人——家国情怀的培养是最基本要求;质量提升、学术发现(思想创造、科研生长点寻找以及问题意识培养等)是核心要素。孙新峰很感慨。他说这几年之所以研究生教育一天一个样子,主要得力于领导的支持和导师们的付出。许多设想和都是首先在班子中得到支持后才予以落实的。他很庆幸导师们很负责很给力,为了学生加班加点无怨无悔。他知道每举行一个赛事活动,就要给导师们额外增添一份工作量,但是看到学生一天天成长,他和导师们都很欣慰。2020年全国研究生扩招,更多的优秀学子进入到了宝鸡文理学院学习。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工作更忙了。但孙新峰和他的同事们,继续扎根西部,披荆斩棘,殚精竭智,为将陕西地方高校中文学科研究生教育推向前进,不懈追求,不遗余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