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西宁6月14日电(鱼昊 柳泽兴)走进距离西宁市区约20公里的湟中区多巴镇玉拉村,现代农业产业园里温室大棚一字排开,棚里瓜果飘香,西红柿、南瓜、西瓜、羊角蜜等蔬果长势正盛。独具特色的“温室经济”不仅丰富了周边百姓的餐桌,当地村民也靠着种植业过上了好日子。
湟中区多巴镇玉拉村的现代农业产业园。新华网 鱼昊 摄
“玉拉”为藏语音译,寓意“粮仓”。玉拉村地处多巴镇北部,因西纳川河穿流而过,土壤肥沃,自然资源条件好,具有发展现代农业产业的天然优势。玉拉现代农业产业园总投资1.7亿元,占地面积3140亩,修建温室1141栋,瓜果采摘区、生菜种植区、草莓种植区、蔬菜种植区、脱毒育苗中心5个区年生产各类优质蔬果1.2万吨。
多巴镇玉拉村党支部书记曹有明介绍,2018年以前,玉拉村一没技术二没人才,在发展现代农业产业的道路上走了不少弯路。随着产业技术和人才的不断扩充以及政府的支持,玉拉村党支部抢抓乡村振兴发展机遇,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引进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实行规范化、标准化生产,通过“支部+合作社+基地+党员+农户”的运行模式,建设“玉拉现代农业科技产业园”,开辟了集“产、储、供、销”为一体的新型农业发展路径。
种植户李希志介绍“金童”瓜品种。新华网 鱼昊 摄
曹有明告诉记者,合作社成立之初,由党员带头种植,将玉拉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玉拉草莓脱毒育苗中心的党员技术人才吸纳到玉拉村党支部,并在温室大棚一线设立党员先锋岗、划定党员责任区,积极带动群众“抱团”发展,实现村集体、合作社、务工群众共同增收。合作社发展日益壮大,大伙也看到了希望,全村村民全部以土地入股的形式加入合作社经营,如今,村民入股分红加上在园区务工,每人每年收入能达3.5万元。
玉拉村的好山好水丰富了市民的菜篮子,鼓起了群众的钱袋子。相距不远的卡阳村同样利用绿水青山打造起乡村休闲基地,村民们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
卡阳村位于湟中区拦隆口镇,曾经这里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落后,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但同时,卡阳村也有着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大片森林漫山遍野,远离城市喧嚣,是难得的休闲康养基地。
穷则思变,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卡阳村紧紧抓住生态资源,引进成熟的文旅企业打造卡阳景区,同时依托景区,重点打造绿色休闲农业,相继建立起农家乐、乡村特色小吃、游乐园等多种形式的产业体系,带动农民就业增收。
图为卡阳景区内部风光。新华社记者 柳泽兴 摄
卡阳村党支部书记祁生海介绍,如今村里有近三分之一的人从事旅游相关产业,村民变身保洁员、导游、服务员,村集体也新建了农家乐园,举办多种形式的表演活动,2023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0余万元。
卡阳村村民陈月一家曾因母亲重病致贫,景区建成后,陈月在景区从事住宿管理、导游讲解等工作已近5年,不但能照顾到家里人,每月到手还有4000元工资。“现在旅游公路开通后非常便利,周边游客节假日都喜欢来这里感受大自然风光,有一多半都是回头客呢。”陈月说。
图为卡阳景区内度假的游客。新华社记者 柳泽兴 摄
如今,行走在卡阳村,街道干净整洁,高山花海赏心悦目。告别了昔日的贫困,卡阳村也被评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知名度不断提升,带动更多群众成为生态向好的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