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回到顶部

“建国”和铁路的54个年头

2024-10-01 18:22:37 来源:西北在线

“石主任,下班了还在忙着搞发明呢?”面对桥隧车间主任的调侃,在车间院子忙得满头大汗的石建国,顾不上擦掉额头上的汗水,抬头回了个黝黑的“笑脸”,继续在国旗台前捣鼓着手中的新玩意儿。

1970年,金秋十月,“建国”出生在了一个河南郑州的农民家庭。每年的国庆节,既是祖国母亲的华诞,也是石建国最为激动的日子,每年的升国旗仪式成了他最盼望的时刻,“能与祖国同庆生日是何等的荣幸!”石建国兴奋地说。

dachshund

栉风沐雨、发奋图强。石建国伴随着新中国走过了54个年头。现如今,已是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西安工务段西安线路车间“带头人”的他,经历改革开放以来时代的变迁,以及投身铁路建设,见证中国铁路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不免感慨万千。“这根1900年汉阳钢铁厂造的钢轨是我在西康联络下行线与‘804专用线’间巡查时发现的。”石建国一边向今年新入职大学生细说这件宝贝的来路,一边向大家讲解铁路发展历史。一颗颗年轻的心灵在这里仿佛穿越历史时空隧道,与见证中国铁路发展历程的“百岁轨”深情对话。“交通强国,铁路先行”青工们一个个怀着青春梦想,誓言铿锵。

dachshund

“这根从汉阳钢铁厂生产出来的钢轨与我有不解之缘,想必就是那时来到陕西,用在了陇海铁路建设的吧!”在积贫积弱、列强环伺的旧中国,铁路机车和铁轨都需从国外引进。抗日战争爆发后,铁路人将极度稀缺的铁路器材拆除,用于大后方铁路建设。站在文化墙前,历经三个世纪风雨的老钢轨,静静地躺在“钢轨的印记”陈列架上,从38型、43型,到50型、60型轨样次第排列,轨型的升级变迁,讲述着新中国铁路发展轨迹,也见证着国家的繁荣富强。

dachshund

这个有着35年工龄的铁路老工务,父辈就是工务人。从小在铁路旁的家属院长大,上的是铁路学校,自小耳濡目染,在血脉中深深地印刻着对铁路的执着与热爱。如今,风里来雨里去,几十年如一日地守护着陇海铁路运输大动脉安全的石建国,在深感荣幸之时,也深知肩上的责任重大。回想起从一名铁路线路工,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到车间管理岗位,石建国总是怀揣着对“交通强国”的强烈使命担当。听闻要走马上任西安线路车间主任时,极大地压迫感让他惶恐。别的不说,光道岔404组,更何况,段部门口,路局跟前,挨着省上,“活不好干”。但,组织信任,不能不干;形势催人,不得不干;职责所系,不可不干;首善之地,必须先干……“作为一名老党员,要立起标准来,干出个新样子。”到任后,段领导就给他压担子,将原本不属于车间管辖的窑村维修工区交给他打理。窑村站设备陈旧、型号不一。“异型轨”“异型夹板”星罗密布,道岔转不利索,“红光带”故障频发。面对设备压力“考题”,石建国沉下心来找出“病灶”,一心扑在设备上。最终集车间之力,对全站400多块滑床板先后更换,再不为“道岔转不动”东奔西跑,也让大家切身体会到,思路决定出路,活真的可以越干越少。

dachshund

“合适的时候,干合适的活,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只会永远落在问题的后面。”在用脚步丈量完管内所有线路后,石建国率先“改革”,化小“作战”单元,组建了“修磨组”,六七个人转着圈干,专门整治管内钢轨“鱼鳞纹”“波磨”“肥边”这类隐患。

“换一根轨,先得提前备料,紧张忙碌换完,还要仔细修磨,最后回收旧轨。这些活,没有3个天窗,没有30个劳力,根本干不完。”放眼整个车间,去年换轨,不过13根,节约成本不说,大家一年少干了多少活。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推进精益管理以来,石建国也是走在了其他兄弟车间前列,怎样让现场的活越干越少,越干越轻松成了他思考的问题。“节省不了体力就节省人力,再去补强体力。”在浐灞维修工区工长徐祥记忆中,两线间、路肩上的杂草“剪不断理还乱”,以前大家伙背着沉重的打药筒,一点点地推进,“能把人忙坏,能把人逼疯!”现在每年二月初,不等青草露头,车间安排上自主革新的“锂电打药小车”赶紧上道,一天跑七八公里,齐齐干上一遍,差不多一年不用操心。

dachshund

“今年是建国75周年,国庆节也是我迈入55岁之际,我感觉还有很多工作没有干。”看着工具房一件件由他牵头的“创新工作室”改进的机工具,“建国”常感欣慰与自豪。“回想起刚入路时的铁锹、洋镐、满手血泡,与现如今一比,简直太幸福了。新工艺取代人力,越干越有劲头了。”“设备故障少了,精力腾出来,可以干别的,哪怕是给职工放假呢。”这份胆识、底气和魄力,来自石建国对职工的关爱,来自对设备的放心。这不,车间职工“合理化建议”的鱼池建成了,利用废旧材料制作的“大风车”也转起来了,孔雀笼中两只孔雀竞相展翅比美,阳光洗衣房建好了,再也不用担心下雨天忘记收衣服而焦急了……

dachshund

“我的车间我的家,段上关心,我们更要用双手建好它!”废旧夹板、弹条、垫圈焊成铁艺雕塑“城墙下的火车”,职工打这儿经过,唱着唱着,就变成“西安人的城墙下是西安人的火车,城墙下的火车从咱养的路上过,养路人不管到哪都不能不想火车……”“这是妈妈——”,站在与自己一般高的铁艺雕塑旁,王芳和女儿幸福合影。王芳没想到,一次再普通不过的测量作业,居然被车间拍成照片,做成铁艺雕塑。和她一样,还有十余名职工的最美瞬间,也被刻画定格。整天对着两股钢轨,得想办法让大家“轻松轻松”。每季度一次运动会,半天时间,半车奖品,百十号人齐聚车间。篮球、乒乓球、羽毛球、飞镖……欢声笑语里,精神放松了,大家心近了。

一线干得辛苦,得让职工吃好。车间食堂自己蒸馍、炸油条,爆肚面、粉蒸肉比街上卖的还好吃……光饭菜好还不行,勺子怎么挂、调料怎么放,标准和规范,“化”到了厨房角角落落。“只有设备基础稳固了,我们才能腾出更多的时间去搞精神文明和美好家园建设。”和石建国一块搭班的车间书记白海峰动情地说。

dachshund

国庆节临近,石建国就在想,今年的升旗仪式要与众不同。与“创新工作室”的张喜权师傅两人商量着“提升改造方案”。“老张,你看在这个升降器上再加个音箱如何,我们升国旗奏唱国歌时就不用再单独放音乐了?”“这个提议好,咱再改进一下,做到同步……”。十月一日上午,车间院子聚满了百余名干部职工,还有提前赶来参加升旗仪式的退休老职工和家属,大家精神抖擞、目光坚毅。伴随着国歌奏响,面对着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站在国旗下,石建国与车间干部职工一道,为祖国75岁华诞,送上最真挚的祝福。不远处的铁路线上,列车鸣响的汽笛声由远至近,驶向远方,是对这群铁路人最好的慰藉。

(通讯员 王昭 乔小虎)

责任编辑:赵颖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