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回到顶部

预售商品“泛滥”你还会买吗?

2024-12-26 16:04:01 来源:西北在线

“冬天买的衣服,回来怕是要春天了。”“太气人了,卖现货商品犯法吗?”服装、鞋子、化妆品、面包、书……在“万物皆可预售”的当下,发货速度追不上季节需求,是近几年不少“网购人”的共识。从现货,到预售7天,再到预售45天,打开手机在淘宝、快手小店、抖音商城、拼多多等多个电商平台大家会发现,上面均有不少预售商品。随手划过两三页,随机抽取了10件商品,大概有八九件都是预售。

微信图片_20241224161744

发货时间长备受煎熬

吴雨婷是西安市某大学的一名在读研究生,更是一位网购爱好者,闲暇时间最开心的事就是拆快递。对于她来说,“网络预售”并不陌生。她提到,自己常常光顾的网红店铺,粉丝数量大多几百万,以往店铺上新往往在她还没来得及下单时,便已售罄。自从推出预售业务后,哪怕上新时没能抢到,后续也依然有机会购买。“不着急穿的话,这种感觉也不错。”

但今年10月中旬的一次网购经历却让她十分无奈。当时她在某电商平台选购了一件风衣外套,付款后客服虽承诺按下单时间尽快发出,但等待两周后,仍然没有动静。“后来联系商家客服,被告知预售正常情况下45天内发出。”吴雨婷吐槽说,“这是要重新建个服装厂吗,等衣服回来冷的还能穿吗?”

最终,在等待20天后,吴雨婷选择了退款。她认为,适当的预售时间可以理解,毕竟部分商品的生产确实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但如果要等一个月甚至两三个月,实在是难以接受。

除了发货时间长导致商品无法满足消费者的“刚需”,漫长的等待也让一些消费者“备受煎熬”。

消费者小贾也有类似的困惑。以往购买的商品基本能在5到7天内发货,但近几年来,她发现越来越多的电商购物平台实行45天内预售。“好几次东西到了,我也用不上,都压箱底了,还有的时候,等待时间过长,对商品的兴趣早已消失,不再喜欢了。”小贾表示,更让人煎熬的是,天天都要去查看订单,看有没有发货。

“拉黑”了预售商品

25岁的小贺也踩过好几次“预售”的坑。去年1月,她在一家网红店下单了一顶预售帽子,下单后留意到订单显示3月11日之前发货,这意味着发货时间已超45天。她向客服询问,得到的答复是通常不会延迟到那么晚。但5天后,商家却致电要求她申请退款,原因是工厂临时通知不做了。

微信图片_20241224162009

还有一次,在等待15天后,小贺终于收到了期待已久的商品,但她发现“实物与直播间展示的完全不一致。”当她向商家反馈时,客服只是让她直接退款,丝毫没有给出任何合理的解释或解决方案。小贺气愤地表示,今后要把带有“预售”字眼的店铺都拉黑,只能选择购买现货商品。

糟糕的预售售后服务

类似购买预售商品的糟心经历不在少数,有的消费者还被商家随意更改发货日期。近期,上班族白雪下单了一条预售期为7天的裙子,满心期待着能在圣诞节穿上它。可7天的预售期过去,商家仍未发货。当她再次点开这款商品详情页面时,发现发货时间已修改为15天内发货。白雪质问客服为什么更改发货时间,却得到“这款商品本身就是15天内发货,目前在调货中,会尽快发货啦。”尽管对预售已经习以为常,但是面对这次糟糕的预售售后服务,白雪也表示不理解:“就4个人下单,发货时间还能一拖再拖?难道所有衣服都要等到收款了才生产吗?”

为什么很多商家都开始卖预售商品了?某网红在直播间举了一个例子,如果有5000件现货,卖了3000单,便会有2000单的库存堆积,导致成本积压和损失;以退货率的处理为例,如果卖了5000件,商家很有可能只下单2000件,因为预售的时间相当于“用户冷静期”,退单机率大,商家要把退货率考虑在内。

记者手记

用诚信赢得消费者信任

预售是指商家预先收款,并按照事先约定将商品或服务提供给消费者的一种销售模式。“预售”可以说是商家和消费者之间的双向选择,但被一些无良商家“滥用”,导致消费者对它的信任大打折扣。采访中,有过“预售”商品经历的消费者表达了他们的看法,如果商家提前告知预售时间并遵守约定,是可以接受的,但有的商家采用 “障眼法”,比如商品在下单付款之后更改发货日期,或者寻找各种借口延长发货时间……消费者就有一种被欺骗的感觉。漫长的等待,不但透支着消费者的耐心,也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预售不应成为降低品质和服务质量的借口,毕竟在商品同质化现象普遍的当下,并非只有一种选择。商家应不断优化供应链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努力在预售和现货之间做出平衡。同时,相关部门也应加强对预售市场的监管,制定更为严格的规范准则,对违规商家予以处罚,从而保障消费者权益,促使预售模式健康、有序地发展,真正成为商家与消费者之间双赢的销售策略。

本报记者 候思宇

责任编辑:王菲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