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回到顶部

这个“蘑菇王国”已发现1000多种大“菌子”

2025-05-22 14:51:42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海口5月22日电(记者陈凯姿)作为世界热带雨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热点地区,海南热带雨林因植被丰富、温湿适宜而成为“天然菌种库”。自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设立以来,这个“蘑菇王国”中的神秘成员不断现身,至今发现50多个大型真菌新物种。截至目前,海南也已累计记录大型真菌1000多种。

“海南这片雨林是蘑菇的‘宝藏之地’!”海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曾念开团队,已发现并正式发表了祝良粉孢牛肝菌等110多个蘑菇新物种,其中约三分之二来自海南热带雨林中。

曾念开团队2021年发表的新物种淡褐新牛肝菌。新华社发

褐鳞南方牛肝菌菌盖上有褐色鳞片,菌柄上有凸起的网纹,整体“颜值”高;淡褐新牛肝菌是个“巨无霸”,菌盖直径能长到16厘米……曾念开如数家珍:“每个新物种的发现和发表,都充满惊喜与感动。”

在莽莽雨林中找到一个真菌新物种,并非易事。

科学家们需奔赴雨林深处开展真菌资源调查,采集标本、分离菌株、拍摄生境照片。他们在潮湿的空气中、斑驳的树影下、腐朽的枯木旁探寻,期待与更多真菌新成员“不期而遇”。

今年3月,生长在海南热带雨林深处的素贞灵芝被确认为新物种。新华社发

在野外采集完标本,还要回到实验室查询文献和深入研究,初步确认新种后再撰写研究论文,成果正式发表后,新种才算真正认定。但采样既需要经验,也要看运气。有些大型真菌的子实体在雨后很快便冒出来了,有些却要等上一周;有些子实体能活几个月,有些却“朝生暮死”。如果时间没把握好,就只能空手而归。

也正因如此,有的真菌新物种从采集到发表,前后耗时十几年。

2023年,曾念开(右一)团队在雨林中进行大型真菌野外考察。新华社发

大型真菌在生态系统中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它们的地下菌丝庞大,不同植物可通过地下菌丝相互连接,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等的交流。同时,许多真菌还能通过菌丝分解雨林中的朽木、枯枝和烂叶等有机质,释放养分,促进土壤肥力恢复,对维持生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

部分大型真菌还可以食用或药用,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例如,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徐林等学者主推的虎乳灵芝,富含多糖、蛋白质等活性物质,具有免疫调节等活性;同时,海南各地森林中分布的灵芝属真菌也具有丰富的药理活性。对它们继续研究,有望发现极具药用开发前景的创新药物。

科研人员2023年发表的新物种火兴条孢牛肝菌。新华社发

近年来,海南加大对热带雨林的保护力度,让大型真菌得以安然生长。2022年,《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优先保护物种名录》向社会公开发布,列入目录的大型真菌共3个类群,主要依据濒危等级、遗传价值、繁殖难易和利用价值等指标,优选了树脂大孢芝、弯柄灵芝等63个物种。

尽管如此,海南热带雨林中仍有大量大型真菌资源尚未被发现、保护和利用,相关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

曾念开说,包括科学家和林业工作人员在内,希望更多的力量继续开展热带雨林大型真菌资源本底调查,进一步掌握大型真菌的生物多样性状况,完善“蘑菇王国”的“户口簿”。

责任编辑:赵颖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