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喻东平 摄影 王鹏程 杜江)5月18日,汉中市抗旱保供水保农业第一督帮组接到群众反映,石门灌区南干渠徐望镇草塘村段存在大量油菜秸秆被抛入渠道的现象,南干渠宗营镇段也有类似情况。经现场核查,督帮组发现夏灌期间秸秆及生活垃圾随意丢入渠道的问题普遍,严重影响渠道行水安全和抗旱保供大局。这一情况迅速引发汉中市河(湖)长制办公室及汉台区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一场多方联动的专项整治行动就此展开。
迅速响应,属地治理显担当。事件发生后,汉台区河长制办公室立即下发《河湖“四乱”整治督办单》。徐望镇政府由副镇长曾鸣带队,立即组织人力对两处重点区域秸秆进行集中清理。与此同时,宗营镇迅速调集10台挖掘机、4台铲车及70余名劳力,对南干渠展开为期5天的全面清淤整治。镇主要领导现场督导,同步推进集镇环境治理,并通过加强日常巡查、设立责任岗等措施,严防秸秆垃圾乱堆乱放,更不能抛入渠道里。两镇的高效行动,为保障渠道畅通提供了坚实保障。
秸秆入渠危害深,安全治理迫在眉睫。石门灌区作为汉中市最大灌区,承担着32万亩农田的灌溉任务,是粮食安全生产的“生命线”。然而,部分渠道长期被用作秸秆、垃圾堆放点,尤其在秸秆禁烧政策实施后,乱抛问题更为突出。灌区管理站工作人员指出,大量秸秆在行水期间随高速水流淤积于闸门、涵洞等关键部位,导致设施故障、倒虹管堵塞,甚至可能引发溃渠事故,威胁周边村民生命财产安全。每年渠道行水季节,基层管水员需投入大量人力财力捞取渠道垃圾和秸秆,安全供水的压力巨大。
压实责任,纵深推进“清四乱”。此次整治行动是汉中市落实中省市河湖库“清四乱”要求的生动实践。汉台区河长办下发《关于纵深推进河湖库“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的通知》,要求按照河湖长制属地管理的原则,进一步明确管理责任。由镇办负责清理辖区渠道里的秸秆和垃圾,并监督、制止群众向渠道抛洒垃圾的不文明行为;由灌区管理单位加强渠道设施的维护管理和用水调度,形成长效管理机制,确保行水安全。针对排查出的乱占、乱采、乱堆、乱建等突出问题限期整改,并严肃追责问责。以徐望镇、宗营镇为示范点,明确要求各乡镇、村组扛牢属地管理责任,将“清四乱”作为落实河湖长制的重要抓手。一方面,通过强化宣传引导,提升群众环保意识,杜绝随意倾倒行为;另一方面,建立常态化巡查机制,对违法违规问题“露头就打”,确保问题早发现、早处置。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加强部门协同,让灌区管理单位与县(区)、镇办联动,推动“清四乱”向纵深发展,实现河湖库管理规范化、长效化。
守护水利命脉,需全民共治共享。水利设施的安全运行关乎粮食生产、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大局。此次事件再次警示,渠道治理不能仅靠水管单位“单打独斗”,需要镇办、村组、沿渠企业和群众共同参与。唯有摒弃“图一时之便”的短视行为,方能实现水利工程效益最大化,为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筑牢根基。汉中市将以此次整治为契机,进一步凝聚社会共识,构建全民共护水环境的治理新格局,全面组织抗旱灌溉,让一渠清水润泽万家田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