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EH216-S无人驾驶航空器正在演示飞行。
扫码观看视频
“滴——”,身份证轻触取票机,一张印着“你好,天空旅行家”的参观票滑出闸口。穿过玻璃幕墙构成的登机厅,眼前豁然开朗:黑白两色的EH216-S无人驾驶航空器静卧在停机坪中央,流线型机身映着天光,小巧玲珑的同时极具“未来感”。随着起飞指令下达,航空器便轻盈离地,平稳升至50米左右的空中。白色机身与湛蓝天空相互映衬,勾勒出一幅科技感十足的画面。
近日,记者走进被喻为低空经济“超级实验场”的安徽合肥骆岗公园,切身感受到无人机载人飞行正加速从愿景走向现实。
“眼前这台正在演示的EH216-S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由合肥合翼航空有限公司运营,主要面向城市内低空中短途交通需求,具备无人驾驶、智能导航、精准起降等功能,可以广泛应用于载人交通、旅游观光、物流运输等场景。”合翼航空运营总监章昱辉介绍。
低空经济与商业航天作为备受关注的新兴产业,已成为驱动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据预测,2025年我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将达到1.5万亿元,中国商业航天市场规模也将突破2.5万亿元。
试想一下,未来通勤可以坐上无人驾驶的小飞机,极大缩短通勤时间;出去游玩爬山爬累了,也可以坐着飞机轻松翻越山头……“坐上去之后,我们的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会按照既定航线精准航行,不需要乘客做其他操作,起飞降落皆很平稳,坐在上面不会有明显的震动感。”章昱辉说。
要让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在城市上空畅飞无阻,拥有一张运营“通行证”是关键。今年3月28日,合翼航空收到由中国民航局颁发的全国首批载人类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营合格证(OC)。目前,合翼航空运营的EH216-S为全球首个且唯一一个“三证齐全”——获得中国民航局颁发的型号合格证(TC)、标准适航证(AC)和生产许可证(PC)的无人驾驶载人电动垂直起降(eVTOL)航空器。
可别小看这张证的“含金量”,这意味着,持有运营合格证的企业可以在获得批准的区域内进行商业运营,提供付费载人运营服务。“在不远的未来,市民或游客将有机会在合肥上空体验一场‘云端之旅’。”章昱辉说。
合翼航空有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合翼航空将管理并运营不同种类飞行器,成为一个多元化的低空运营管理平台,针对空中交通接驳、低空文旅观光、空中物流配送、智慧城市管理、高空消防应急、空中医疗救援、无人机行业应用等多个场景提供运营服务。
为助力民用无人机产业健康发展,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部门从去年6月起陆续制定发布了一系列民用无人机研制相关国家标准。其中,国家标准《民用无人机可靠性飞行试验要求与方法》严格规定了可靠性试飞条件,倒逼企业改进产品设计,增强环境适应性和故障容错能力。行业分析机构统计,采用该标准后,相关产品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提升25%,城市复杂场景失控率下降50%。
“标准实施一年多来,有效降低了民用无人机研制、测试及生产成本,增强了民用无人机的产业化和商业化能力。”市场监管总局有关负责人说。
近年来,随着“低空+”赋能千行百业,垂直高度1000米以下的天空正变得越来越“热闹”。目前,合肥已开通无人机医疗物资配送、轨道巡检、外卖配送等200余条航线。应用场景的丰富加速了全产业链的聚集,合肥市已汇聚低空经济企业300余家,实现无人机研发、测试、生产、运营全链条布局,进一步向“天空之城”迈进。
“未来,合肥将立足资源优势,积极探索拓展低空经济应用场景,对接公安、应急、消防、环保等部门,常态化开展接驳观光、物流配送等飞行任务,让低空经济的发展红利惠及更多人。”合肥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国际先进技术应用推进中心(合肥)执行主任程羽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