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位于湖北省荆门市沙洋县的新港百兆瓦时级构网型储能电站。
赵 平摄(人民视觉)
本报北京9月12日电(记者廖睿灵)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新型储能规模化建设专项行动方案(2025—2027年)》,提出到2027年,全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到1.8亿千瓦以上,带动项目直接投资约2500亿元。
储能系统被形象称作“充电宝”,可实现用电高峰时放电、低谷时充电。国家能源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十四五”以来,中国新型储能快速发展,截至2024年底,全国新型储能装机7376万千瓦。在考虑与“十五五”能源规划有效衔接的前提下,统筹新能源消纳、电力保供需求和各类调节性资源规划建设情况,研究提出2025—2027年新型储能发展目标。在新型储能装机规模持续扩大的同时,新型储能技术路线及应用场景进一步丰富,培育一批试点应用项目,打造一批典型应用场景,有力支撑中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围绕推动新型储能规模化建设,行动方案明确五方面举措。一是促进新型储能应用场景拓展。二是推动新型储能利用水平提升。三是引领新型储能创新融合。四是加强新型储能标准体系建设。五是加快新型储能市场机制完善。
拓展应用场景方面,行动方案根据新型电力系统建设需要,按照电源侧、电网侧和其他应用场景考虑。考虑目前应用较多的工业园区、算力设施、分布式光伏、通信基站等场景,创新应用模式,促进用能效率提升。
此外,行动方案进一步鼓励完善新型储能相关市场机制,要求各地加快推进电力中长期、现货市场建设,完善市场价格形成机制,推动合理形成新型储能充放电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