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周生来)近日,渭河出现2025年1号洪水,陕西省水利厅10月12日16时启动渭河流域洪水防御Ⅳ级应急响应,当日16时10分渭河流域西安、宝鸡、咸阳、渭南、杨凌示范区升级为洪水防御Ⅲ级应急响应。陕西省江河水库工作中心闻汛而动,紧急会商,启动预案,全面、深入、有序开展渭河1号洪水防御工作,全力保障渭河下游和库区安澜。
各单位按照《省江河水库工作中心2025年渭河下游防洪技术预案》要求,紧急响应,扎实工作。库区水文中心及时召开渭河洪水测报工作部署会,滚动会商,积极研判洪峰抵达时间与量级,24小时跟踪洪水演进,加密水位、流量观测频次,完成关键测流,运用无人机进行漫滩区域水情监测,实时发布渭河及各支流水情信息。库区渭南、大荔、华州、华阴四个河务中心落实“昼夜不间断巡查”机制和领导包片、包工程、职工包段防汛责任制。派出数个片区巡查组迅速奔赴责任区段,对辖区各处河道工程、偎水堤防、水毁段和水流顶冲重点部位进行昼夜轮流值守巡查,确保险情早发现、早处置,不留死角。对零河、沋河、赤水河三条支流洪水倒灌情况进行实时观测、巡查,在罗纹河、石堤河、遇仙河三处挡水闸设立防汛技术服务站保障工程安全运行。同时前置抢险机械和物料,做到险情发生时及时有效处置。
积极向黄委、省厅、地方政府汇报洪水防御情况、商讨汛情;加密与驻地水利部门沟通协作,主动为地方防汛提供技术支撑;配合沿河乡镇开展清滩工作,及时劝离滩区群众,封控河道工程进坝路,坚决守住库区安全底线。同时加强信息联动处置,密切对接气象、水文部门,动态掌握雨水情变化,实时关注干支流汛情及所辖工程设施运行状况,确保一旦发生险情,能够第一时间科学有效处置,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工程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