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回到顶部

神木:橙衣织就洁净网 匠心守护“高颜值”市容

2025-10-29 10:10:31 来源:西北在线

在神木,有这样一支“橙衣军团”,晨曦微露时,他们已穿梭在大街小巷;夜幕降临时,他们仍坚守在清运一线。是他们用扫帚丈量责任,用汗水擦亮城市,为人民群众提供洁净优美的生活环境,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让神木的颜值与内涵同步提升。

清晨七点半,城市刚刚苏醒,神木市沙渠农贸市场前已经响起“唰唰”的清扫声。59岁的环卫工人张引奋手握扫帚,仔细清理杂物,他负责的400米路段,每隔几分钟就要清扫一遍,每天步行将近3万步。

“我干这行马上就11年了,每天6点开始工作。冬天比较冷,夏天热,反正也就习惯了。只要我们把负责的区域打扫干净,心里就放心了,市民走得舒心了,就对得起这份工作责任。”张引奋告诉记者。

环卫工作的成效,市民的感受最真切。上午9点, 家住人民广场附近的郭智明正在遛弯,他告诉记者,如今走在神木的街头,无论是主干道还是背街小巷,环境都越来越整洁,生活幸福感也随之提升。“我也走过好多城市,神木还是打扫得比较干净的,走起来心里也比较舒畅。”他说。

中转站是城市垃圾的“集中处理站”。在神木市神华路垃圾中转站,操作员刘彩平正操控着压缩设备,将收集来的生活垃圾进行压缩处理。该中转站日均处理垃圾40吨,从垃圾进场、压缩到转运至填埋场,全程闭环作业,有效避免了二次污染。

“我们从早上6点到晚上8点半,中午1点倒班,一分钟都不耽误。垃圾收过来我们压缩好,有不干净的卫生我们打扫干净,让垃圾‘快进快出’,不影响周围居民的生活。”刘彩平说。

垃圾“日产日清”的背后,是终端处理环节的高效运转。神木市生活垃圾填埋场采用“卫生填埋+渗滤液处理”的模式,实现垃圾无害化处理,运行近16年来,累计处理生活垃圾191万吨,无害化处理率与渗滤液处理率达100%。

神木市环境卫生所生活垃圾填埋场场长郭海龙说:“我们生活垃圾处理场每天处理300多吨垃圾,每天有专人负责将垃圾推平、压实,然后覆土。最后产生的垃圾渗滤液,由生化加三级膜处理,使垃圾对环境的污染降到最低。”

从“扫干净”到“管长效”,神木市环卫所以“六型环卫”为抓手,不断探索精细化管理模式。2025年上半年,处理生活垃圾5.3万吨,226座公厕24小时开放,95台作业车辆高效运行,且连续五年被榆林市城市管理执法局评为“环境卫生先进单位”。

“下一步,我们将优化管理制度,完善基础设施,健全环卫工人保障服务机制,搭建智慧环卫平台,畅通市民参与渠道,推广智能感知、人工智能等技术,建立环卫安全‘精准管控’与‘精准防范’机制,实行‘所—班组—个人’垃圾分类三级联动机制,推行‘撤桶(车)并点·快速收运’新模式,积极创建全国县级市垃圾分类示范点,为实现城市的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的环境基础。”神木市城市管理执法局生活垃圾分类组副组长、神木市环卫所副所长高建华表示。(高雅楠 奥文渊

责任编辑:王菲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