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时节,走进咸阳市秦都区的工业厂区,机器低鸣、传送带流转。作为咸阳工业的核心承载区,秦都区正以创新驱动为引擎、环境优化为底色,推动民营经济从“规模扩张”向“质效跃升”深度转型,在传统产业升级与新兴集群培育的双重赛道上,描绘出高质量发展的鲜活图景。

智改赋能:传统产业“破茧成蝶”
10月21日,走进陕西法士特智能制动系统有限责任公司,工业机器人与智能设备的高效协同,取代了传统的密集人工操作。这家国内最大的液力缓速器生产基地,近期入选工信部2025年度卓越级智能工厂项目,成为商用车零部件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标杆。
“我们以工业互联网平台为依托,搭建网络数字系统,将缓速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等环节进行一体化集成。目前,公司机械加工产线及仓储物流自动化率超95%。”企业负责人表示。“我们将继续打造数字化智能制造示范项目,推动商用车零部件行业向更高水平智能制造迈进,为中国汽车工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在秦都,“智”造转型并非龙头企业的“独角戏”,而是覆盖全产业链的“交响乐”。咸阳盛翼机械制造股份有限公司在精密加工领域的探索同样亮眼:引入110多台高精尖设备,创新“一序一码”管理模式,实现从原料到成品的全流程数据采集,产品问题追溯准确率高达99.8%,昔日的“制造车间”正加速变身“智能工厂”。
从法士特的全流程数字化,到盛翼机械的精细化管理,秦都区传统制造业正加速完成从“制造”到“智造”的蝶变。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智能生产线引入、数字化管理系统搭建,实现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的双提升,为区域产业升级筑牢了根基。

绿色突围:低碳发展蹚出新路
在秦都区马庄天山产业孵化园,陕西铭泽易昇能源技术有限公司以“领跑低碳能源行业装备智造”为愿景,走出了一条技术驱动的绿色发展之路。
作为西北地区油气田、能源、化工领域多种气体净化处理产业链最全的实体制造工厂,陕西铭泽易昇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深耕能源气体净化处理领域28年,主营业务为陆上及海上气体净化处理设备,拥有自主研发设计的工艺包及配方药剂。
“近年来我们积极响应国家‘双碳’战略,已构建起以专利技术为核心的产品研发体系,成功推出多套适配‘双碳’需求的气体净化处理装备。”陕西铭泽易昇能源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韩铁说。“在生产环节我们也一直践行绿色理念,建成干式喷漆房,杜绝含漆废水污染,通过干式过滤+活性炭吸附+催化燃烧工艺净化废气,以实际行动诠释‘绿色智造’。”
秦都区的绿色转型,既有企业的主动探索,也有政府的精准引导。今年以来,咸阳市生态环境局秦都分局通过“环保+”模式,靶向施策推动企业落实环保主体责任,目前已有6家企业获得环保绩效B级以上认证,以生态“高颜值”护航发展“高质量”。

沃土育苗:专精特新拔节生长
“从技术攻关到产能扩张,咸阳蓝博机械有限公司每一步的成长,都离不开秦都这片营商沃土的滋养。”谈及企业发展,蓝博机械副总经理邱云凌的感慨,道出了企业的共同心声。
作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蓝博机械在精密导轨及模组领域的技术实力国内领先,这背后是“真金白银”的政策支持——企业先后获得省市区项目资金补助400余万元,为技术创新和数智化升级注入了动力。
近年来,秦都区以纾困帮扶与产业提质为重要抓手,出台技术改造专项补贴政策,对企业购置智能设备、升级生产系统给予最高30%的资金支持;设立科技创新奖励基金,鼓励绿色制造、数字化转型项目。
从政策红利到精准服务,秦都区以营商环境的“优”,换来了产业发展的“活”。“今年已为100余户企业申请各类荣誉和项目支持,6户企业入选陕西省第一批先进级智能工厂。”秦都区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说。“下一步,我们继续做实企业墙内的事帮办、墙外的事包办的服务机制,让送政策、送服务、送要素成为常态,为企业发展扫清障碍,让企业轻装上阵。”
从“智”造突破到绿色转型,再到服务升级,秦都区的民营企业发展正以集群聚势、创新赋能的姿态,凭链群协同之力、借智改赋能之效,奏响高质量发展的奋进乐章。(通讯员 张辛)



扫一扫分享本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