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回到顶部

法治剪纸、法治灯谜、法治调声,“开口说法,依法而行”

海南:普法出新润人心

2025-11-03 09:36:34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外籍人士在三亚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支队外国人办证大厅办理业务。

“法律明白人”薛和照与定安县司法局工作人员在茶店开展普法活动。

在三亚市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三亚市城郊检察院检察官通过做游戏向学生普法。

本文照片均由覃创源拍摄

在乐东中学“法治剪纸”课堂上,剪纸课指导老师给孩子们做辅导讲解。

茶楼里有了普法角,村咖中坐着“明白人”,法治元素嵌入街坊日常生活场景;“法治剪纸”“调声普法”……融合非遗的法律条文可见可听更可感;跨海分享、谈“六尺巷”,和来到自贸港的老外讲故事也说条文……1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法治宣传教育法》正式实施,在琼岛这片开放热土,创新普法形式、拓展普法受众的探索实践正在进行。

5年来,海南自贸港建设成形起势,政策制度体系初步建立。与这一阶段相重合,“八五”(2021—2025年)普法以来,海南注重用好本土文化资源,开展对外交流合作,为自贸港建设营造良好法治环境。从街坊到老外,学法懂法的人更多了,纸面的法律条文既入园区、也进街巷,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走进茶楼、相约村咖——

普法场景更多元

一壶清茶,几份点心,约上三五好友,共听一出好戏。在海南,吃“老爸茶”是许多人的日常生活习惯。在位于海口市琼山区的南珍茶楼,来此赏味的市民游客发现,这里不仅有古韵悠长的戏台,也有精心设置的普法角。

“在茶楼为咱社区居民普法答疑,离群众更近,氛围也轻松。”社区法律顾问王子茂介绍,茶楼内人流量大、氛围轻松,开展法律咨询能面向更多群众,日常调解矛盾也能有更好的效果,“电梯故障物业不修、楼上滴水楼下遭殃……街坊们会到这来说说生活中的‘糟心事’,我们也借这个地方说法讲理。”

墙面上,“听‘古’学法、讲‘古’普法”的字样引人注目,开放的读书角摆放有各类法律图解手册,独立包间内的法律咨询角能让群众直抒己见。“我们还将法治主题融入琼剧表演、海南话歌曲表演、情景剧等,寓教于乐,让上了年纪的居民也能听得清楚、看得明白。”海口市琼山区司法局工作人员汤姣说。

在海南,普法场景不仅在烟火气十足的茶楼餐厅,也在人情味浓厚的乡野“村咖”。在定安县龙河镇茶根村,绵绵细雨中,“法律明白人”薛和照与忙完农活的几名村民相约在咖啡店里,唠唠家常谈谈心。

“我们会用方言和身边的村民讲解反诈、反走私等法律知识,有时候也会引导乡亲们申请法律援助,用合理方式表达和解决诉求。”薛和照说,住在村里,大家都是熟面孔,“人熟、地熟、事熟”的优势让他们能在普法中发挥独特作用。

村里农活多、村民们之间更是“低头不见抬头见”,开展普法工作难免遇到时间少、没人想干的问题。为让更多“乡村能人”愿当、能当“法律明白人”,定安县通过出台奖励办法、定期开展培训的方式,探索有效措施。“我们还修订了村(居)法律顾问的考核机制,将培训‘法律明白人’纳入积分统计并和绩效挂钩,让更多律师真正进到村里来。”定安县司法局副局长陈明昌表示。

场景拓宽,让更多人参与到普法中来。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海南省已有省和市县(区)“八五”普法讲师团22个,普法志愿者队伍171支,村(社区)“法律明白人”4.6万余名。

制作剪纸、共唱调声——

融合非遗有创意

手持小刀在红纸上刻画,再轻轻拂去碎屑,学生袁裕鸿眼神专注、双手稳当。在乐东黎族自治县一所中学的教室内,同学们正按照自己对“反对校园欺凌”主题的理解,制作一幅幅“法治剪纸”。紧握的双手、勇敢说“不”的人物,各式纹样线条清晰,既有本地大安黎族剪纸的特色,也将普法主题生动展现。

“平时感觉听不懂也记不住,现在我可以和同学们边聊边动手,对一些法律常识的印象也更深刻了。”袁裕鸿说,在老师介绍题目、解释法律条文后,同学们便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始创作,“我还会将剪纸作品带回家里,让爸妈也‘点评’一下。”

在乐东黎族自治县,与法治主题相融的非遗不只有剪纸。“我们通过竹竿舞、花灯等表现形式,下乡演出、设置‘法治灯谜’,让普法更有趣也更接地气。”乐东黎族自治县司法局副局长陈思瑶介绍,该县着力打造“乐享法治”特色普法品牌,让群众在参与中学法、在生活中用法。

与本地文化特色相结合,普法不仅是看得见的纸面图景,还是能唱能跳的韵律节拍。在儋州市木棠镇铁匠村的大榕树下,十几名村民手牵着手、步调轻盈,唱响了“法治调声”,引得其他村民驻足观看。

位于海南省西北部的儋州市素有“诗乡歌海”的美称,儋州调声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受群众欢迎喜爱。利用传统曲调,村民自发组成调声普法队伍,在儋州市司法局的指导下写词创作。《移风易俗有面子》《电信诈骗害人害己》等“法治调声”作品,广受欢迎,版本还会动态更新。

“在节庆或农闲时,我们还会组织调声普法队伍在各村巡回演出,让普法形式不仅仅停留在摆摊发传单,而是‘开口唱法’,依法而行。”儋州市司法局局长岳国华说。

形式创新,参与普法的人群更多元。“八五”期间,海南省组织开展针对未成年人普法活动1.5万余场次,开展“百所进千村”民法典普法专项活动,组织5000余名律师对全省2500多个行政村进行包点式普法。

引进培训、向外宣讲——

涉外法治搭桥梁

“我们的法律体系有不少相似的内容,希望通过培训增进彼此间的交流。”在海南省三亚市,法国国家公证培训学院院长穆斯塔法·梅基对着学员说道。这个以“律师+公证”国际化法律服务交流为主题的研修班,既让海南本地的法律人才了解国际动态,也让外籍人士了解到海南自贸港的法规政策和法治中国建设的新进展。

去年10月,穆斯塔法·梅基和同事来到三亚调研,在听到“六尺巷”的典故后,随即将其在社交媒体上发布。“当时我们就将‘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的话向他转述,他对我们古人化解纠纷的调解艺术赞叹不已,也对当前海南国际化的商事纠纷多元化的化解机制有了兴趣。”三亚市凤凰公证处主任徐春雷说。

向远道而来的法律专家讲故事,也为在海南兴业生活的国际友人解难题。凤凰公证处成立了“国际友人之家”,累计接待服务外国访客4000余人次,在宣传中国法律的同时,帮助指导外国人解决投资、置业、生活、旅居相关问题。

从留学生到小店老板,哈萨克斯坦青年维多利亚是自贸港建设的见证者,已经成了“新海南人”。“这里的警察不仅能用外语沟通,还能在办业务的同时提供法律咨询。”在三亚市公安局出入境办证大厅办理签证,维多利亚感受到了自贸港普法的热情与温度。

“‘八五’普法以来,我们不断加强涉外法治宣传和服务,针对在三亚的外籍人士就业创业、签证居留等场景定制普法内容,让老外也学法懂法。”三亚市司法局二级调研员高文军说。

今年12月,海南自由贸易港全岛封关运作将正式启动。海南自由贸易港法颁布以来,海南省部署开展相关宣讲1400余场次,受众近19万人次。“我们创新普法形式,既融入老百姓的生活场景,也服务自贸港的建设大局,努力让自贸港的每一个人都浸润在良好的法治环境中,不断提升居民文明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全岛封关运作在即,我们已经做好准备,让法治更好地护航自贸港。”海南省司法厅厅长王磊说。

责任编辑:王菲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