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回到顶部

陕西启动“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行动

织密民生保障网护航群众安全过冬

2025-11-03 16:02:48 来源:西北在线

本报讯(记者 周生来)为切实保障冬季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及临时遇困群众安全过冬,维护其基本生存权益和人格尊严,根据民政部统一部署,陕西省民政厅决定自2025年11月1日起至2026年3月31日,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行动。记者从省民政厅近日印发的通知中获悉,此次行动将通过强化组织部署、深化部门联动、聚焦精准帮扶、严守安全底线等多项举措,为极端困难群体筑牢冬季生活“防护墙”。

此次专项救助行动将政治引领贯穿始终,强调各级民政部门和救助管理机构要深刻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行动作为落实民生保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实际行动。通知明确要求各地在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将专项行动列为冬季重点工作,制定周密实施方案,明确任务分工,形成“主要领导亲自过问、分管领导具体负责”的上下联动责任体系。同时,民政部门将切实履行牵头协调职责,主动对接当地救助管理工作领导协调机制,加强与公安、城管、卫健等成员单位的协同配合,充分发挥区域性中心试点站的示范引领作用,确保救助工作落地见效。

为织密全域覆盖的救助网络,行动将科技赋能与部门协同相结合,全面提升主动发现能力。一方面,各地将升级指挥调度系统,运用城市管理信息平台、智能识别预警、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探索使用无人机、红外热成像探测仪等设备,构建全覆盖、智能化的救助发现网络。另一方面,民政部门将联合公安、城管、卫健等部门组建联合救助小分队,加大对交通枢纽、繁华商圈、地下通道、桥梁涵洞等重点区域的巡查频次,尤其在极端严寒天气和节假日等关键时段强化巡查力度。同时,全省将在人员密集区域布局临时救助点和求助引导牌,协调福彩销售点、社区服务中心等开辟临时避寒点,并动员环卫工人、快递员、出租车司机等群体参与信息报告,构建群防群助的救助格局。

精准帮扶是此次行动的核心要求,针对不同困难群体的需求,全省将实施分类救助与专业化服务。对巡查发现的遇困人员,将依法依规分类处置:未成年人、残疾人等行动不便人员将被护送至救助管理机构;疑似精神障碍患者将及时通报公安和精神卫生中心;危重病人将遵循“先救治、后救助”原则立即送医。在救助管理站内,将落实分区分类管理,为家暴受害者、务工无着等群体提供心理疏导、法律援助、就业信息、寻亲返乡等个性化服务。针对长期无法查明身份的滞留人员,将按程序安置到公办福利机构。此外,各地还将建立返乡人员信息台账,定期回访并协助对接社会救助政策,从源头预防困难情况反复。

安全底线贯穿行动全过程,全省救助管理机构将严格执行领导带班和24小时值班制度,确保救助热线全天候畅通。同时,严格落实入站安全检查,严防危险物品进站,并加强对站外托养机构和合作医疗机构的探访巡查。按照要求,各市、县级民政部门需在2026年元旦前完成对辖区内所有救助管理机构、托养机构及合作医疗机构的安全检查全覆盖,切实消除安全隐患。

为提升救助政策知晓度,全省将通过广播、电视、报纸、官方新媒体平台等渠道广泛宣传救助措施,公布24小时救助热线,并通过专题报道、典型案例宣传等形式展示行动成效。陕西省民政厅强调,各地需结合气候特点和实际情况细化落实举措,采用“四不两直”、视频调度等方式开展全覆盖督导检查,遇突发事件要迅速处置并按程序上报。

“让临时遇困群众及时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坚决杜绝冲击社会道德底线的事件发生。”陕西省民政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行动将切实履行民政兜底保障职能,用扎实举措守护困难群众的冬季安全,为社会和谐稳定筑牢民生根基。

责任编辑:郑艳妮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