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渭南市政府新闻办召开“十四五”发展成就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二场。临渭区委副书记、区长菊峰详细介绍了临渭区自“十四五”以来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取得的显著成就。从综合实力提升到产业结构优化,从项目建设突破到城乡面貌改善,临渭区在多个领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迈出了高质量发展的坚实步伐。

“十四五”期间,临渭区经济发展呈现出强劲势头。辖区生产总值突破400亿元大关,年均增长5%以上,是2020年的1.24倍。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314亿元,年均增长4.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40亿元,年均增长7.1%。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较2020年提高了4个百分点。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显著增长,城乡收入比进一步缩小,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支出也都明显增加,经济指标全面上扬,彰显出临渭区强大的经济活力和发展潜力。
临渭区深入开展银发产业综合开发、高新产业集聚发展、农业产业提质增效行动,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比例调整至15.3:16.1:68.6。如今,银发产业全产业链产值突破100亿元,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成功获批,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现代农业也在强链增效的道路上稳步前行,“临渭葡萄”“龙珠异果”等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两大产业成功入选全省现代农业产业链典型县,成为临渭区农业发展的亮丽名片。
在项目建设方面,“十四五”期间,临渭区实施重点项目282个,完成投资418亿元。成功申报落地项目151个,争取到位中省资金34亿元。同时,积极策划储备“十五五”重大项目1033个,总投资3300亿元,为未来的发展筑牢根基。围绕重点产业链,招引落地项目48个,总投资128.3亿元,累计到位资金53亿元,投资与招商双丰收,有力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临渭区通过实施精致城市建设三年行动,在城乡品质提升上取得了显著成效。完成99个城市更新项目,打通“断头路”18条,改造老旧小区463个,极大地改善了城市的交通和居住环境。新增城市驿站、示范公厕,建成各类公园23处,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2%,城市的宜居性和舒适度大幅提高。与此同时,临渭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打造示范带和示范村,持续提升农村基础设施,一幅宜居宜业的城乡新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在生态环境建设上,临渭区深入推进青山、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完成营造林15.9万亩,森林覆盖率提升至33.2%。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空气质量得到有效改善,完成生态修复和水土流失治理项目,确保河流水质达标,农村环境也显著改善,还获评全国第二次污染源普查先进集体,走出了一条绿色发展的新路径。
临渭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连续5年保持在80%以上。在教育领域加大投资,新改扩建学校70所,新增学位1.5万个,为孩子们提供了更好的学习条件;渭南中医医院新院址投用,获评全国医养结合示范区,养老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入选全国县域养老服务体系创新试点区,让居民的健康和养老更有保障;交通、文化、就业等领域也取得显著成果,连续四年创成全省平安区,不断书写着幸福生活的新答卷。
菊峰表示,下一步,临渭区将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以增进人民福祉为根本目的,决战决胜“十四五”,精心谋划“十五五”,努力在全市高质量发展中站排头、当先锋,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渭南新篇章贡献临渭力量。
本报记者 乔刚



扫一扫分享本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