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周生来)4月30日13时08分,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乘组三名航天员蔡旭哲、宋令东、王浩泽从中国空间站成功返回地球,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3名航天员在轨驻留183天,其间进行了3次出舱活动和6次载荷进出舱任务,创造了单次出舱活动9小时时长的世界纪录。
在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返回任务中,西安分院研制的中继终端、天线网络和仪表控制器应用软件以及为中继卫星研制的全部有效载荷为航天员安全返回地球家园保驾护航。
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的中继终端在返回前的几天就正式开始工作了。中继终端通过与天链中继卫星“太空握手”,搭建了信息传输的“太空天路”。地面与飞船、航天员的通信,地面测控信号的传输都需要通过这条“太空天路”来完成。
隶属于仪表与照明分系统的仪表控制器应用软件是航天员的随身“智能秘书”,是与航天员直接实现交互的重要系统。
为进一步确保航天员的安全,提升飞船自主运行能力,飞船系统设计了在轨自主应急返回救生方案。也就是说,一旦飞船与地面失去联系,在地面指挥系统无法为飞船计算准确落点的情况下,飞船将启动自主应急返回系统。
仪表控制器应用软件可以进行轨道预报,并通过计算落点的控制参数,寻找最佳落点,实现飞船在地面测控通信网之外的自主应急返回。自主应急返回系统的应用,为航天员提供了应急的生命通道,进一步提升了飞船及航天员自身的安全性。
无论是何种返回方式,天线网络都是航天员与地面建立联系的重要信息通道,所有与地面建立联系的信号都必须通过天线网络进行分类、过滤和传输。可以说,天线网络搭建了神舟飞船返回舱与地面信号传输的重要通道和桥梁,确保了飞船和航天员安全顺利“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