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天津10月16日电 题:中国低空经济落地多元场景赋能千行百业
新华社记者毛振华、梁姊、杨文
从充满科技感与未来感的新兴经济形态,到如今走到大众身边释放科技发展红利,近年来,低空经济正在中国快速发展。航空救援、无人机配送、电路巡检、观光旅游……低空经济市场潜力巨大。
这是记者日前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主办的2025中国直升机发展论坛上了解到的,该论坛是正在天津举办的第七届中国天津国际直升机博览会的重要活动之一。
在甘肃红沙岗光伏发电项目建设现场,承建方中铁十八局二公司利用无人机开展图像采集,从而快速识别组件表面的破损、热斑等故障及污损,为修复打下基础。实践证明,无人机图像采集的缺陷识别率高达95%以上,且无论严寒酷暑都具备强大的现场适应性。
这是10月15日拍摄的2025中国直升机发展论坛会场。新华社记者 赵子硕 摄
这是中国建筑行业利用无人机赋能传统作业的缩影。2024年,低空经济首次列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提出发展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这些为中国低空经济的发展前景指明了方向。
中国航发湖南动力机械研究所副所长金海良指出,在低空经济广阔前景护航下,全国通航市场无论是传统动力还是绿色航空动力推动的飞行器,市场需求量都十分可观。
据中国民航局预测,2025年中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将达1.5万亿元,2035年有望突破3.5万亿元。
正是意识到低空经济对地方发展的潜在驱动作用,近两年,中国大多数省份都将发展低空经济写入当地政府工作报告或出台相关政策,“向天空要生产力”的路径更加明晰。
在杭州,当地将低空经济明确列为未来五大先导产业之一,聚焦低空产业和低空交通两大主线,打造低空产业、基础设施、管理规则、场景应用和保障支撑五大体系;武汉市将低空经济列入重点产业布局,围绕低空基础设施、产业生态、应用场景等方面系统推进,计划到2030年在全市布局建设1000套无人机机库,建成一体化智慧管理中枢。
10月15日,与会嘉宾在论坛会场外参观直升机模型展示。新华社记者 赵子硕 摄
直升机是低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飞龙通用航空有限公司总经理龚全表示,该公司旗下拥有43架直升机,持续拓展应急救援、飞行员培训等诸多低空经济场景。龚全认为,近年来中国国产直升机在不同应用场景下均展现出了良好的可靠性,将在低空经济中扮演重要角色。
市场预测,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有望成为各大中城市空中的重要交通工具,未来将与无人机比重相当,甚至超越。航空工业直升机所副总设计师刘文琦表示,该所正加快多款eVTOL的生产研发,它在环保性、安全性、低噪声、低成本和智能化方面优势显著,使用前景十分广阔。
低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落地场景,更需要全行业共同努力。与会嘉宾建议,不断加强多元化应用场景拓展,进一步带动研发制造、服务运营、基础设施建设等产业链、供应链的协同发展,让低空经济蕴含的潜能早日转化为更多现实生产力。
龚全认为,当前要加快构建有人机加无人机的协同任务体系,在应急救援等复杂任务中实现效能倍增。同时,完善国产装备的研制,积极拓展医疗救护、娱乐飞行、包机等市场,降低使用门槛,不断繁荣低空经济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