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生态洛南,“丰”景正酣。
陕西知识产权转化运用“灵犀计划”第六期地理标志赋能区域发展专项活动启动仪式现场。
10月15日,由陕西省知识产权局、陕西省农业农村厅、商洛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以“融三秦文化脉 赋地理标志能”为主题的陕西知识产权转化运用“灵犀计划”第六期——地理标志赋能区域发展专项活动在陕西省商洛市洛南县正式启幕。陕西省知识产权局党组书记、局长沈黎萍,商洛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王宇鹏出席活动并讲话,商洛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朱波主持启动仪式。
商洛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朱波主持启动仪式。
陕西省知识产权局党组书记、局长沈黎萍致辞。
地理标志是发展县域经济和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沈黎萍指出,近年来,陕西通过大力实施陕西省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工程,推动地理标志产业规模、品牌效应、市场占有率和市场价值不断提升。要坚持以建设现代农业为基础,筑牢地理标志产业根基;以深化文化赋能为灵魂,提升地理标志品牌内涵;以推动产业融合为路径,拓展地理标志价值空间;以构建协同生态为保障,优化地理标志发展环境,进一步凝聚共识、深化合作,共同推动陕西地理标志工作高质量发展。
商洛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王宇鹏致辞。
王宇鹏在致辞中表示,地理标志是“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重要桥梁,是地域文化与特色产业共生共荣的鲜活载体。将进一步健全地理标志产品标准体系,加快推动地理标志与红色旅游、康养产业、非遗技艺深度融合,进一步搭建平台,积极对接省级部门、科研机构与市场主体,推动地理标志成果转化为品牌运营,让更多商洛地标产品走出商洛、走出陕西、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洛南县委副书记、县长方德军介绍相关情况。
陕西省知识产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西安交通大学教授李晓鸣作主题演讲。
多家单位围绕地理标志用标企业许可授权进行签约。
多家单位围绕地理标志保险合作进行签约。
随后,洛南县委副书记、县长方德军介绍了洛南县人文历史与地理标志情况。陕西省知识产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西安交通大学教授李晓鸣作了《多元化运用地理标志 高质效助力乡村振兴》的主题演讲。签约环节,多家单位围绕地理标志用标企业许可授权、地理标志保险合作进行签约。
现场发布“灵岫”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检索系统。
现场,系统梳理与展示陕西地理标志产品风采的《物华天宝 灵犀相通——三秦地标名录集》、串联三秦大地文化脉络与地标资源的《陕西省地理标志文旅路线图》相继发布,聚焦地理标志产品全生命周期信息管理与查询需求的“‘灵岫’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检索系统”正式上线。
横山羊肉主题推介。
陕北说书表演。
潼关肉夹馍主题推介。
眉县猕猴桃主题推介。
汉中仙毫主题推介。
商洛核桃主题推介。
专利赋能主题推介。
电商赋能主题推介。
金融赋能主题推介。
活动还进行了“文化与地理标志发展”专题推介、“地理标志全链条赋能”专题推介。横山羊肉、潼关肉夹馍、眉县猕猴桃、汉中仙毫、商洛核桃、洛南豆腐等来自陕北、关中、陕南三大区域的特色地标产品集中亮相。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业内代表等,分别从专利赋能、电商赋能、金融赋能角度为地标产业发展建言献策,深度探讨地理标志全链条发展的路径与方法。
陕西知识产权转化运用“灵犀计划”第六期地理标志赋能区域发展专项活动启动仪式现场。
陕西知识产权转化运用“灵犀计划”第六期地理标志赋能区域发展专项活动启动仪式现场。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解码地理标志产品的文化基因,挖掘其承载的历史文脉与地域特色,构建“产品溯源—文化叙事—产业增值”的完整链条,推动地标产品从“地方珍宝”向“产业引擎”转化,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其间,与会人员参观了地理标志展区,品鉴地标美食,体验地标产品制作,领略《静板书—洛南豆腐》等非遗文化,深切感受地标产品所承载的文化魅力与市场潜力。
近年来,陕西省知识产权局围绕服务区域特色经济发展,通过大力实施陕西省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工程,推动地理标志产业规模、品牌效应、市场占有率和市场价值不断提升。同时,围绕地理标志品牌保护,通过创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实施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工程,从严格保护管理、强化运用指导、深化国际合作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将产品优势转化为品牌优势。截至目前,陕西地理标志产品总数达158个,其中,眉县猕猴桃、泾阳茯砖茶、榆林马铃薯等11个地理标志被列入中欧地理标志互认互保名单。洛川苹果、富平柿饼、眉县猕猴桃等远销多个国家和地区。2024年,陕西省地理标志直接产值突破400亿元。
本次活动由国家知识产权运营(陕西)先进技术转化平台、商洛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洛南县人民政府、陕西融盛知识产权平台有限公司承办。来自全省各市(区)知识产权主管部门、行业协会、文旅企业、高校、科研单位、金融机构代表等300余人参与活动。未来,陕西将继续深化“灵犀计划”,推动地理标志工作高质量发展,为谱写陕西新篇、争做西部示范贡献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