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本报记者走进陕西省建筑节能协会,就陕西省建筑节能事业发展、绿色建筑推广、行业技术创新及未来规划等话题,对协会秘书长、建筑材料专家李荣进行了专门采访。作为陕西省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领域的重要行业社会组织,陕西省建筑节能协会始终致力于推动行业进步,服务陕西省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

立足行业服务,构筑绿色发展平台
李荣秘书长向记者介绍,协会是一家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5A级省级非营利性社会组织。自成立以来,始终秉承“服务政府、服务会员、服务行业、服务社会”的宗旨,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紧密联系政府、企业与市场。通过政策宣贯、标准制定、技术交流、人才培养、行业自律等多方面工作,构建了一个集信息共享、资源整合、协同创新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有效推动了建筑节能政策、技术、产品在全省范围的普及与应用。

聚焦关键领域,推动建筑能效提升
在谈到具体工作时,李荣秘书长重点介绍了协会在提升建筑能效方面的多项举措:
1. 标准引领与规范建设。积极参与和组织陕西省建筑节能、绿色建筑相关标准、规程和图集的编制与修订工作,为行业发展提供坚实技术依据,确保建筑节能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2. 技术推广与成果转化。密切关注国内外建筑节能科技前沿,通过举办技术研讨会、产品推介会、现场观摩会等形式,大力推广新型节能结构体系、绿色建材、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超低能耗建筑、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等先进适用技术与产品,促进创新成果的产业化与链条化。
3. 行业交流与合作。搭建多层次交流平台,促进设计、施工、材料、研发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沟通与合作,组织会员单位赴先进地区考察学习,引进消化吸收先进经验,提升行业整体技术水平。
4. 宣传培训与能力建设。广泛开展建筑节能政策法规、标准规范与专业知识的宣传普及活动,提升全社会节能意识。同时,针对不同岗位需求,组织开展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培训,为行业储备高素质人才。

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成果获得广泛认可
协会在推动行业发展的同时,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成效显著。在助力乡村振兴方面,协会通过消费扶贫、以购代捐等方式投入近20万元,助力偏远农村地区农产品销售,增加农民收入;发动会员企业共同捐款20余万元,为安康市汉滨区大河镇先锋社区修建一座便民桥,改善了60多户村民出行条件;此外,近两年来捐赠7万多元,用于支持陕西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对口帮扶的榆林市靖边县席麻湾镇东高峁村党支部党建办公室场所建设和举办重阳节文化活动。同时,协会定期组织慰问社区困难党员和困难群众,为山区孩子捐赠温暖包,传递党的关怀与温暖。
凭借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的突出表现,协会2021年获评“陕西省脱贫攻坚先进社会组织”;2022至2023年,连续获评中华慈善日“99公益日"陕西助力乡村振兴等多项"爱心单位”称号;2024年被评为中国城科会年度先进会员单位。此外,协会的帮扶工作得到了安康市汉滨区大河镇、略阳县、榆林靖边县东高峁村、西藏阿里地区等地政府与社区的高度认可。

应对机遇挑战,展望行业未来前景
当前,在国家“双碳”目标引领和生态文明建设战略深入实施的背景下,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迎来历史性机遇。李荣秘书长认为,陕西省建筑节能行业正朝着更高质量、更低能耗、更可持续的方向迈进。未来,协会党支部将进一步发挥引领作用,将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持续发力:1、 深化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的示范与推广;2、 推动建筑领域全过程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发展;3、加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和城市更新中的绿色低碳技术应用;4、完善绿色建材认证与推广应用机制;5、强化行业自律,营造健康有序的市场环境。
李荣秘书长表示,协会党支部将携手全体会员单位和行业同仁,继续秉持初心紧抓时代机遇,勇于应对挑战,以科技创新为驱动,以标准提升为导向,以服务增效为保障,全面推动陕西省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事业再上新台阶,为谱写陕西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建设美丽陕西贡献行业力量。
通过本次采访,深刻感受到陕西省建筑节能协会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在推动行业进步、服务地方发展中的积极作为与显著成效。期待在协会党支部的坚强引领和推动下,三秦大地上涌现出更多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节能的“好建筑”,共同绘就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生态画卷。
本报记者 郑艳妮



扫一扫分享本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