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中俄白青少年文化交流活动的人们,来到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悼念英烈。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提供
近期,位于紫金山麓的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正在展出的《“杜立特行动大救援”主题影像展》,吸引众多游客驻足观看。这一由该馆和衢州市博物馆(杜立特行动纪念馆)共同主办的展览,用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将人们的思绪拉回战火纷飞的年代,重现那段用鲜血凝结的战斗友谊。
1942年4月18日,美军杜立特中校率16架B-25轰炸机轰炸日本本土。任务完成后,由于油料不足,杜立特等飞行员在中国弃机跳伞,共有64名飞行员被素不相识的中国军民奋勇救助,得以脱险。当地有村民用躺椅把浑身血污的飞行员抬回家中,拿出仅有的鸡蛋为伤员下了一家人只有过节时才能吃到的鸡蛋面。
“这个展览是我们继《铭记英雄——飞虎队主题历史图片展巡展(南京)》《英雄并肩 共铸不朽——苏联援华抗日航空历史专题展》之后,举办的又一个抗日航空专题展。”馆长薛莲介绍,作为国内首座国际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该馆收藏有中、苏、美等国空军联合抗击侵华日军的丰富史料。纪念馆举办这些展览,就是要铭记中国人民同反法西斯同盟国以及各国人民并肩战斗的伟大胜利,传承在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中凝结的深厚友谊。
在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烽火岁月里,苏联志愿航空队200余位国际主义战士血洒长空。美国飞虎队击落敌机2600余架并开辟运送战略物资的驼峰航线,2000余名勇士长眠东方热土。
搏击长空功高云汉,铭记历史启示未来。从修建航空烈士公墓到增建纪念碑,再到扩建为纪念馆,中国人民始终没有忘记航空英雄的牺牲,没有忘记国际友人捍卫和平的勇毅担当,以及在共同抗战中守望相助、患难与共的珍贵情谊。近年来,该馆与俄罗斯联邦中央武装力量博物馆、白俄罗斯国立伟大卫国战争历史博物馆以及美中航空遗产基金会等保持着密切联系与友好合作,并专门组织了“飞鹰·航线”史料寻访团,赴美国和俄罗斯等国,寻访当年参战老兵及英烈亲属,通过档案比对、实物征集、口述史研究等工作,不断充实抗战航空史实。
硝烟早已散去,但追寻历史记忆的脚步从未停止。2021年,该馆与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开展“美国籍航空烈士史料征集项目”“苏联籍航空烈士史料征集项目”活动。根据相关成果,首批18位苏联籍抗日航空英烈信息获得更新,既有对不准确信息的勘误,也补充了英烈出生时间、牺牲时间、军衔等新信息。今年4月,在新华社的帮助下,该馆联系到苏联籍抗日航空英烈亚历山大·瓦西里耶维奇·奥列霍夫的亲属。在5月开展的中俄白青少年文化交流活动上,奥列霍夫的亲属以视频致辞形式讲述了英烈事迹,表达了对纪念馆的感谢和对中俄人民友好交往的期许。
馆内的英烈碑上,目前镌刻着4299名中外抗日航空英烈的名字。在一座英烈碑前,该馆工作人员江勤缘向记者介绍了在华牺牲的美国籍飞行员杰克·W·哈梅尔补名的过程。当年,哈梅尔的亲友来馆参观时,在英烈碑上没有找到他的名字,希望纪念馆在英烈碑上补刻哈梅尔的姓名。在外交部、中国驻美国大使馆等单位指导协调下,该馆研究人员通过美中航空遗产基金会等机构,获得了包括坠落飞机残骸移交报告、哈梅尔遗体安葬记录与公墓照片等佐证资料,确认哈梅尔符合航空英烈条件。在《铭记英雄——飞虎队主题历史图片展巡展(南京)》开展之际,该馆为哈梅尔举行了补名仪式。
以紫金山为背景,15米高的航空烈士纪念碑巍然耸立。视线顺着如两把利剑的纪念碑直上云天,战机轰鸣声、炸弹呼啸声,恍然仍在耳畔。“英烈用生命捍卫的和平天空,如今奏响着发展的乐章,回荡着幸福的欢笑。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传承和弘扬在战争中凝结的珍贵友谊,既是对英魂的告慰,也是对和平发展时代强音的回应。”薛莲说。(仓晓、窦若琪、吕德胜)